總體而言,南陽學院所設的課程最受歡迎的當屬“明經”,也就是修習經學,其是科舉考試的主體,與一生榮華富貴息息相關,絕不能怠慢。
今天陳三郎來聽講賦,主要是為了熟悉學院環境,以及瞭解課堂情況,因此聽得並不怎麼專注。只是老講師在上面抑揚頓挫的念誦,居然十分押韻,聽在耳中,如同聽著曲兒,倒也悅耳。
這個世界講師授課,十分隨性,講著講著,突然就插進一段典故來,像是講故事。
漸漸的,陳三郎竟聽得分外有趣,不知不覺一堂課就上完。講師離開,生員散去。
“秦學長,你的經學筆記可否借來抄一抄。下個月就要舉行科考了,我心中忐忑,實在沒底。”
一個生員走到秦羽書面前,深深作揖問道。
秦羽書微一皺眉,有點為難地道:“不巧筆記被普泰借去了,等他抄完再說吧。”
那生員“啊”了聲,掩飾不住的失望,便道:“好,麻煩學長了。”
目送他離去,秦羽書“哼”了聲:“不識規矩。”
經義筆記何其重要,豈能白借?曾幾何時,學院同窗之間借閱書籍筆記,除非彼此交情極好,否則都要奉送上錢財禮儀,人家才肯相借。空口說白話,只能碰壁而歸。
有時候,甚至給錢都未必借得到。
科舉考試,每科皆有定額,可以說同期考子都算得上是自己對手。人有私心,豈會願意讓對手強大,反堵住自己的科舉之路?
眼看著今屆科考將至,更要將筆記之類捂得緊緊的了。
所謂科考,就是每屆鄉試之前的一次選撥考核,由州郡學政大人巡迴主持。參加科考的眾多生員,唯有脫穎而出者,才能參加鄉試。
對於這科考,秦羽書毫無問題,必有一席之地,故而有同窗來借筆記,卻也是願意借出去的——前提在於,必須給錢。
這是不成文規矩,絕不可輕易破壞掉。
否則的話,一旦開了個壞頭,這個不給錢,那個不給錢,那平日裡辛辛苦苦做下的筆記不等於一文不值了嗎?
先前那生員也是“老人”了,居然如此不懂規矩,實在讓秦羽書鄙夷。
這時候,陳三郎走了過來。
秦羽書本以為此人進學後瞭解到自己在學院的地位厲害了,要對自己服軟,要過來懇求原諒:“哼,想要和解,必須奉上厚禮,然後在三鮮樓大擺宴席,斟茶賠罪才行,否則免談!”
然而陳三郎邁著輕快的腳步,毫不停留就從他身邊過去,離開了課堂。眼角都不掃秦羽書一下,視若空氣。
“這,這豈有此理!”
秦羽書暴跳如雷,差點要追上去劈胸將陳三郎抓住,問個明白:“好,是你逼我的,休怪秦某不念同鄉同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