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考試唯一的問題就是,難。
和普通的科舉不一樣,普通的科舉就算是再難,每一次透過的人都不少。
但大科考試卻不是如此,這門考試極難,甚至宋朝歷史上,僅有四十一人透過。
而蘇軾則在這一場無比艱難的考試當中,榮獲第三等,百年以來第一人。
為什麼第三等就是第一?因為一二等無非就是空中樓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三等就是最高了。
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誰不喜歡呢?
反正歐陽修是非常的喜歡,甚至不止一次在人前誇耀蘇軾。
這原本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蘇軾也並非是經不起吹捧的存在。
然而。這卻在之後,為蘇軾引來了麻煩。
蘇軾走上仕途的時間,未免稍微的有些長,他百年第一,去外地鳳陽府當判官,當了四年。
四年之後回到京城,還沒有等來下一個任命,就又傳來了一個噩耗。
他的父親,蘇洵去世了。
沒有絲毫的猶豫,回家,守孝。
又是三年,三年之後,或許總是該到了他平布青雲的時候。
然而這個時候,已經不是仁宗的天下,天下已經是神宗的了。”
“神宗是一個相對於來說,比較複雜的人,即便是我也不是特別好輕易的評判這件事情,怎麼說呢?
有人說北宋亡於神宗,又有人說神宗乃是中興之主,這些東西,都有些讓人難以下一個判定。
但至少我們可以知道的是,神宗,並不是一個意志力非常堅定的皇帝。
他還是有著一份遲疑存在的,當然,現在這份遲疑,尚且還沒有太大的問題。
當時北宋諸多的弊端實際上已經出現,冗官,冗兵等等,以至於北宋積貧積弱。
汴梁當然是風華萬千,但是走出去汴梁一看,卻也能夠看到,整個天下的勢弱。
還沒有到病入膏肓的時候,但也差不多了,而就是在這個時候,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
對於王安石變法,實際上秦戟也不想過於多說什麼,至少在秦戟看來,當時的王安石變法你要是說他錯了。
實際上也未必。
但是真的沒錯嗎?
卻也不一定,操之過急,或許就是一個極大的弊端。
當然,這裡也可以直接略過,因為討論的並非是王安石的變法,而是在這一場風波之中的,另外一個人。
一個看起來,有些無足輕重的人。
蘇軾。
之前說過,蘇軾大受歐陽修的讚揚。
而好巧不巧的是,當時包括歐陽修在內,甚至是許多蘇軾的朋友,對於王安石的變法的態度都只有一個。
反對。
而蘇軾不是這樣的,他其實不是一個反對派,他是一個懂得政治的人,但更明白他自己的真心,他喜歡愛說什麼就說什麼。
所以,在當時王安石轟轟烈烈的變法的時候,蘇軾的態度其實不是反對。
而是覺得王安石,未免有些操之過急。
歐陽修:“看到了沒有,看到了沒有,操之過急,就連仙人也在說你操之過急啊。”
蘇軾:“仙人對我,還是瞭解頗深啊,實際上改革已經是迫在眉睫之事,不過若是太急,卻又並非是一件好事。”
王安石:“太急了嗎?”
曾鞏:“不得不說,還是我師傅說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