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
范仲淹最後的一手,才是真正的引發了幾乎整個朝廷的怒火。
那就是,清掃餘蔭。
這是一個偉大的舉措,但往往偉大的舉措所面臨的情況,也是無比嚴峻的。
在當時,餘蔭這件事情已經延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滿朝公卿,有哪一個敢於開口,說是自己的家人,沒有因為自己的地位,從而獲得一些好處?
現在范仲淹要幹什麼?
他要杜絕這件事情!
何其大膽。
幾乎可以說是與整個朝堂為敵。
自然,范仲淹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人,這個事情絕對不會有假。
但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足以與一個國家,一個朝堂上的所有人相抗衡的。
更別說,他還只是一個副宰相。
所以最後的結局,幾乎是可以預見的。
歷朝歷代的變法,幾乎都要發生一些相當深刻的事情。
這些事情,是用來警示所有人。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明。
但可惜的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沒有生死關頭到來的時候。
他們。
是不會真正地將自己的生命直接豁出去的。
慶曆新政,失敗了。
甚至可以說,有些潦草。
一年。
甚至準確一點,一年的時間都沒有。
范仲淹等人,就先後的直接被貶離開了汴梁。
這個熟悉的地方。
范仲淹的人生,似乎要在這一刻劃上句點了。
因為不管怎麼說,一個在政治鬥爭當中失敗的人。
是不會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的。
除非這個人,還有著其餘的用處。
但很可惜的是,對於滿朝的諸公而言,西北的戰事已經逐漸的趨於平穩、
將這樣的一個人引入中央,是一件相當愚蠢的事情。
所以隨後的日子,范仲淹大多在各地不斷地流連。
儘管在本地也作出了相當不錯的事情。
甚至在這段時間當中。誕生了足以稱得上千古名篇的岳陽樓記。
但對於范仲淹個人而言。
或許是有些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