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母親離開了人世。
很可惜,看不到後面范仲淹的成就。
而范仲淹也因為這件事情,而選擇回到了老家,為她的母親守喪。
三年的時間。
對於一個人來說,不能夠算是很長久。
而對於范仲淹來說,在他為母親守孝的這幾年,他還在做另外一件事情。
教書育人。
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事情,當時的晏殊邀請范仲淹前往應天書院,當了一個教書先生。
對於教書育人,范仲淹之前是沒有做過的。
但並不妨礙,在這件事情上,他一樣做的很不錯。
勤勉督學、以身示教、創導時事政論,每當談論天下大事,輒奮不顧身、慷慨陳詞,當時士大夫矯正世風、嚴以律己、崇尚品德的節操,即由范仲淹倡導開始,書院學風亦為之煥然一新,范仲淹聲譽日隆。
所以說,一個有才能的人,往往在哪兒都能夠綻放出屬於他的光芒。
當然,相當偏科的人例外。
教書教了三年,守孝的日子也總算是過去了。
於是在第二年,范仲淹嘗試著上書,陳述自己的大志,以及自己對於當時朝廷的看法。
晏殊本身就對於范仲淹十分的欣賞。
因此在守喪完成之後,自然也極力推薦范仲淹,希望范仲淹能夠入京,有著一番更大的作為。
甚至親自面聖,就是為了陳述范仲淹之前的功績。
於是在這一年十二月。
范仲淹得以重新回到汴梁,這一次他又是一個小官,負責皇家典籍的整理。
頗有一些無趣。
但范仲淹本身就是以天下大事為己任,對於一切的事情,都看在眼裡。
當時有著一個很嚴峻的事情。
這個事情,是幾乎可以說,幼年皇帝都會遇到的事情。
例如當年的呂雉,武媚娘,再之前一點,甚至是始皇帝登基的時候。
也面臨了這個問題。
太后當政。
雖然歷朝歷代都有規定,皇上成年之後,太后自然就應該將權利交接到他的手上。
但權利是如此的誘人。
誰會輕而易舉的放手呢?
當時的太后權利本身就很大,滿朝文武之間,對於她,幾乎都不敢多說一句話。
適逢太后生辰,準備在會慶殿進行祝壽典禮。
這件事情,可大可小。
往大了說,一個太后的生辰,就算是很珍貴,但後宮可以開宴會,祝壽的地方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