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急忙的一路跑回關中,修養傷勢。
等到傷勢差不多了之後,才又回來。
而這個時候,項羽也知道了韓信拒絕了自己,以及龍且戰死的訊息。
不能夠繼續在這裡了啊。
再繼續呆在這裡,那就真的完了。
項羽是知道的,所以他提出了議和。
實際上劉邦現在只要將項羽困在這裡,項羽也註定只是一個孤軍,天下大勢,已然傾頹。
縱然項王力可舉鼎,卻也頂不住,這天下的大勢。
他已經是要輸了。
戰術上贏得再多都無關緊要,真正重要的,是戰略。
只能說是可惜。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劉邦竟然答應了這件事情。
他同意了議和,雙方約定楚河漢界,同時交還劉邦的家人,以及呂雉。
就此。
雙方議和.......
當然是扯淡的,劉邦這種人怎麼會和你議和呢?
這純純的就是權宜之計。
但項羽還真的信了!
於是揮師就準備返回自己的故地。
然後那邊的劉邦直接派人殺了出來,西邊是劉邦親率部隊追殺,北方是韓信出兵,攻打楚國。且彭越也開始了重新騷擾。
南方英布深入楚地,勸降了九江的楚軍。
項羽的國土四面起火,幾乎成了孤軍之勢。
而劉邦親率主力在陽夏追上了項羽,當即就展開了一場大戰。
劉邦本來覺得楚軍兵疲食盡,他們獲勝應該不成問題。
結果又被項羽直接打的大敗而逃。
當然這一戰的主要因素,不在劉邦的身上,而是在彭越,和韓信。
因為劉邦早就命令他們一起出擊,夾擊項羽,但可惜,他們兩個人都不約而同的做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按兵不動。
從而導致劉邦又被項羽打的大敗,這個操作實在是過於窒息了。
劉邦當然知道,他們按兵不動是因為什麼。
封王!
所以敗退之後,就封彭越為梁王,而韓信為楚王。
是的,其實韓信是楚人,所以韓信最想要的封地,自然是楚國。
而當時實際上這兩塊土地都在項羽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