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種事情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當時的韓信實在是一個無名小卒。
不說曹參,周勃這些人,就是另外一個韓信,也比他的名氣高太多了。
這樣的一個人,如何能夠服眾?又如何能夠讓大軍安然的聽他指揮呢?
他指揮的可是人,不是所謂的資料,是人,就會有自己的小心思,別人都看不起你,不把你放在心上,你還怎麼指揮別人,你還怎麼讓別人為你賣命呢?
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
韓信自然也明白。
於是就在拜將臺上,韓信說了一番話。
實際上幾乎不需要詳細的陳述。
無非就是吐槽了一番項羽,另外則是告訴所有人,下一步要怎麼做。
而韓信的做法很是明白的告訴了所有人。
那就是出漢中,取三秦。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但是要出漢中,可不是很好出去,當時的項羽明顯有些看不慣劉邦。
所以劉邦周邊封侯,佔據地盤鉗制劉邦的人,不是別人。
正是章邯。
這個人的威名幾乎不需要多說,項羽也算是個狠人,沒有殺章邯,而是用他來鉗制劉邦。
其餘人不說,就劉邦麾下的這些人和章邯打起來。
劉邦還真沒有太大的把握。
但劉邦看不清楚,韓信看的清楚。
“大王,別看項羽封的三個王都在關中,但是關中的人民,是嚮往著你的,所謂三秦之地,不過傳檄而定。”
這番話,說的很中劉邦的心裡。
劉邦對此大加讚賞。並且在所有人面前,力挺韓信。
於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面,韓信開始著手謀劃出漢中,進關中的計策。
而最終這個計策定下來,也就是八個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但實際上,所謂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和後世演化的有著相當大的區別。
因為韓信......壓根兒就沒去修棧道。
只有劉邦出漢中的時候,把棧道給燒了。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那就只能夠歸結於後世的傳奇小說了。
因為當時的地形,乃是在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