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他赫赫有名的戰績比起來,這些事情,往往都是無關痛癢的小事。
因為在後人的評價當中,沒有人會因為他的政治因素而強行扣除掉他的軍事分。
但即便是扣了,也沒有幾個人能夠和他相提並論......
白起。
實際上如果牽扯一下血統論的話,白這個姓氏,實際上是出自嬴姓的,這還要牽扯到很久之前。
秦武公的時候,公子白被封平陽,後人便以白氏自居。
當然也有個說法,是公孫起,不過公孫或許指的是公族也未必。
說法有很多,但都無關痛癢。
主要是白起跟上了一個好時代。
商鞅變法的時代。
商鞅變法實行了軍功爵的制度,這一個制度大大的遏制了秦國當中的貴族勢力。
因為所有人的封候和晉升,都與戰場掛鉤,都與殺人掛鉤。
所以白起即便是身世不錯,他在最初進入兵營的時候,毫無疑問。
也是一個白身。
但是他殺了上去。
摸爬滾打之中,從一個白丁,晉升到一名將軍,一直到白起聞名天下的第一戰。
伊闕之戰的時候,這一年的白起,三十八歲,從一個士兵當上了一個將軍。
這一戰,是魏冉舉薦的白起掛帥。
秦朝的制度男丁是從十七歲開始,就徹底成年,到三十八歲這一年,白起在戰場之上,摸爬滾打了十七年。
這一戰,白起掛帥對陣魏國主帥公孫喜,以及魏國主帥暴鳶。
這兩個人,未必是名將,但既然韓魏聯軍由他們統帥,那麼說他們純粹的是兩隻菜雞。
那倒也不至於。
所以很明顯,對面的實力還不錯。
而重點更是在於,對面的人很多。
韓魏聯軍二十四萬,白起的兵力,倒是不足他們的一半,區區十萬。
這一仗給李靖,給岳飛,給慕容恪,給徐達,給李牧,給廉頗,或許都不會輸。
因為白起臨陣一看就知道對面的情況。
扞衛聯軍,魏軍在韓軍的側後方,正常人都知道,聯軍聯軍,就是兩軍相聯,才叫聯軍。
現在的局面呢?一個作為屏障,一個躲在後方。
明眼人都知道,雙方之間,定然是有著一些隔閡的。
所以這一仗在很多人的眼中看起來,都很簡單,至少,都能夠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