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就是。
沒有辦法,在兵力防守薄弱的情況下。
出城野戰,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那麼,就據城而守?
這個當然可以,但相對的,古代的城池並不算很多,更多的,是廣袤而沒有任何掩護的土地。
如果據城而守,在還沒有堅壁清野的情況下,無異於就是讓鐵騎在長安之外,燒殺搶掠。
這兩個東西,李世民都接受不了。
因為人,才是最為珍貴的資源,雖然將人比作資源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但在當時來看,或者說從一個帝國的角度來看。
人口,就是最為珍貴的資源。
而很不巧的是,當時的大唐,真的很缺人口,所以,如果不是到了最後一步,那麼李世民不會這麼走。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很明顯了,只剩下了談判。
渭水橋邊,傳聞當中,李世民單騎退突厥。
只可惜歷史上對於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多的記載,以至於秦戟也不想多說什麼。
所以,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坦白說,很大的可能,應該是簽了條約的。
不然對面不至於直接退出去,但這樣,關係很大嗎?
關係不大,漢高祖尚且有著白登之圍,自古至今,不敵北方,簽下盟約的人,真的不少。
甚至在有些時候,就算是想給別人當狗,別人都還看不起你。
這也是正常的事情。
重點在於,簽約之後,能不能夠打回去。
能夠打回去,就是氣魄,就是洗刷恥辱,不能夠打回去,那就是徹徹底底的恥辱。
李世民當然忍不了這個事情,作為一個篡位的皇帝,他允許自己的道德上有著一些汙點。
但是在功業上,他不允許!
所以。
他需要洗刷掉這個恥辱,在當時趕來支援的部隊當中,許多將領都不敵突厥,只有李靖儲存了自己的部隊。
這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功績。
不久之後。
李世民接受到了一個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