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支精銳,必須殺,不殺的話,絕對會有後患的!”
徐達沒有答應這件事情。
原本是上報朱元璋,再進行定奪。
而常遇春直接趁夜殺俘,活埋了近乎於一半計程車卒。
這件事情,雙方都很不開心。
嬴政:“殺俘,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當然,在我這裡除外。”
李世民:“也是,白起殺俘是一件好事,但常遇春殺俘,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李治:“這還有人看不出來嗎?”
趙匡胤:“這是真的不一樣啊,畢竟,白起那時候,那就是殺的異族人,為自己的國家統一而鋪路,但是現在,但凡是起義軍,那就必須要可以聯絡能夠聯絡的力量。
殺了俘虜,反而會造成自己名聲的問題,說到底,他們都是吃不起飯的農民,你們實際上,個人與個人之間或許有著分歧,但最終的目的,絕對是沒有區別的。”
這話說的當然是沒有錯的。
就像是三分魏蜀吳,最後三國歸一統。不管是魏蜀吳,最後的目的都是統一天下,儘管互相之間對立,但大目標是不變的。
而且人口本身就是相當重要的資源。
所以起義的時候,一定要一個好名聲,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你。
才能夠讓你的勢力,繼續的膨脹下去。
劉邦是最懂這個道理的人。
而恰巧,項羽就是完全不明白這件事情的人。
說起來,還真是有些奇妙的感覺。
朱元璋的善惡觀其實很簡單,他不是說對農民很好,或者說對農民很壞的那種人。
他只是單純的將麾下的子民,看成了他畜養的牛羊。
就是這麼簡單,所以那些官員貪汙,他就殺,直接把那些傢伙殺死,因為他們侵擾了自己的利益。
所以你要說朱元璋對子民不好,那倒不是這樣的。
而且雖然說起來扯淡,然而但凡只要是能夠做到這件事情的人。
那基本上,都能夠說得上是明君。
至少不會太爛。
只能說,可能本身就是比爛的世界吧。
但這件事情,毫無疑問的激怒了陳友諒。
第二年,陳友諒率領著他幾乎可以說是當時華夏最強悍,最華麗的艦隊,順水而下,直接攻佔了採石,太平兩個地方。
這個地方距離應天相當的近,順水而下,輕而易舉就能夠抵達應天。
有著大艦,有著樓船,有著河流,這就代表著後勤保障之類的,幾乎於無憂無慮。
這地方可是朱元璋的老巢,應天一破,朱元璋直接就成了無根之水,無本之木。
這一戰橫空出世了另外一個人。
但徐達在其中所閃爍的光芒,也是絲毫不遜色於劉伯溫。
於是就在應天,獅子山下。
一場八萬對陣四十萬的大戰,拉開序幕。
喜歡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請大家收藏:()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