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郭子儀,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平定叛亂之前,奄奄一息,重病的唐肅宗李亨,握著他的雙手。
“河東之事,便全都拜託了!”
為了不負皇恩,他走馬上任,平定叛亂,但那些叛亂是誰?
是他的老部下,是曾經跟隨著他南征北戰的人。
郭子儀殺了他們,沒有絲毫的猶豫,隨後坐鎮此地,依舊保護著大唐的江山。
從最開始五十八歲那一年,他郭子儀臨危受命,走馬朔方,到後面平復兩京,權力之大,幾乎不用多說。
受人陷害,丟失兵權,也沒什麼。
隨後又受人讒言,也沒問題。
再到現在,他一個六十五歲,頭髮斑白的人,在平定叛亂之後,讓他做的事情,卻不是收復仍舊在戰火當中的洛陽。
而是讓他回去,監修皇陵。
或許沒人知道,當時的郭子儀心中,到底在想些什麼,對於朝廷的猜忌和打壓,他會不會感覺到心寒?
當時唐代宗上位,郭子儀將唐肅宗所賜的一千多道詔書呈給代宗。
代宗如何不知道,郭子儀一片赤心,全為國家。
然而,當時的權利,根本不在代宗的手裡,掌權之人,乃是李輔國,程元振。
李輔國作為一個宦官,甚至可以直接對代宗開口。
“陛下只要呆在皇宮裡面坐著就好了,外面的一切事情,聽由老奴處置便可。”
那就賦閒吧,這樣似乎也蠻好的。
郭子儀已經是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了。
但上天不會讓他這麼安靜的平穩下來,上天給了大唐一個巨大的玩笑。
兩年後,史朝義眾叛親離,自縊身亡。
史朝義死後,安史之亂終於結束,一切在這裡,看起來似乎還不錯。
但可惜,僕固懷恩,反了。
僕固懷恩,雖然並非純正的漢人,但如同李光弼也不是漢人,反而是契丹人一樣。
那時候的大唐,異族將領,很多。
安祿山,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等等,都是。
而僕固懷恩,為了大唐的江山,也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安史之亂歷時八年,僕固懷恩的家族為了大唐,先後戰死四十六人。
結果呢?史朝義死前引十萬回紇騎兵入關!大唐震動,是他僕固懷恩,單騎入營,遊說可汗,才讓回紇退兵。
如此大的功績,卻成為了他被人猜忌詆譭的開始,如何不讓人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