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讓我們繼續看看,朱祁鎮,是如何用兵,打出了土木堡一戰。
從而近乎於敗光了大明朝所有的精銳,使得整個朝廷大部分的文臣武將,戰死沙場!”
秦戟如此的說著。
朱棣:“大敗,怎麼可能會是大敗?”
朱瞻基:“這種事情怎麼可能發生呢?”
他們還是不太願意相信,沒辦法,當時的明朝軍隊,真的是強的幾乎不和你講道理。
但實際上呢?
看看朱祁鎮的操作,那就完全明白了。
首先行軍打仗,都講究一個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然而,當朱祁鎮決議親征瓦剌,到直接出兵竟然只有短短的幾天的時間。
這幾天能夠幹什麼?糧草都運不出去,甚至士兵手上的武器,許多都是臨時發出來的。
這也就算了,隨後朝令夕改。
明朝大軍先走薇州,然而走了四十里地,又改道東行。
隨後又不肯入城宿營,導致整個軍隊士氣低迷,疲憊不堪。
當時的兵部尚書也有提議,讓朱祁鎮先入居庸關,其意義就是讓英國公張輔來打這一仗。
張輔是什麼人?拳打安南,腳踢交趾,從明成祖時期就是名將,戎馬一生,打過的仗比朱祁鎮吃過的奶還多。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然而,還是因為朱祁鎮的原因,戰死沙場,甚至屍骨都沒有找回來。
你以為明軍是雙方之間進行了一場大戰從而導致失敗?
不!並不是這樣!雙方甚至沒有進行過一次巨大的正面的碰撞!
當時的情況,是他們集結在土木堡中,等待救援。
你先別管為什麼大明的軍隊需要救援,你只需要知道,就是在這等待救援的時候。
因為土木堡缺水,從而導致飲水只能夠供給皇室大臣,而且由役夫組成的隊伍缺乏灌輸,在移營的過程當中擾亂了軍陣,從而直接導致了全軍崩潰。
明軍甚至沒有組織起一場大的會戰直接崩盤。
於是就導致了數十年的積累毀於一旦,兩千年的英傑命隕落一時。
全都是這頭豬在那裡胡亂的指揮。
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左侍郎,太常寺少卿等等文人高官死了五十多個。
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等等,武將也是死了不知道多少。
文武中樞,一掃而空,鼎盛的帝國經此一敗,竟然幾乎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這是何等的離譜。
一戰二十萬人盡喪,這可是整個大明帝國精銳當中的精銳,如何不讓人感覺到惋惜。
或許說到這裡的時候,還有人不服。
認為其實大鍋不在朱祁鎮的身上,而是在太監王振的頭上。
是因為太監王振的胡亂指揮。
從而導致了土木堡一戰的慘敗。
但真的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