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一聽,好像又峰迴路轉了。笑意又上了臉,問:“在哪裡?”
“就在海邊,其實我沒看到海,別人都說那是海邊。”
張來福想了一下,說:“你說的可能是海邊大隊。那地方就叫海邊,不靠海,你當然看不到海了。”
李建軍說什麼時候去看一下,還要帶上孫老伯。
張來福合計著,按李建軍的看見,六年後,文旦的需求量要大增。紅星大隊的山坡都種上文旦,那大隊的經濟收入將有極大的提高。這生意應該好做。只是這麼大規模的種植,技術和樹苗從哪裡找?
他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竟會依靠一個孩子的幫助來發展大隊的經濟。不過,李建軍這個神童好像可以替代董軒晟,他的經濟頭腦和董軒晟一樣發達。以後大隊的資源利用讓他來參謀參謀,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他心裡打著小算盤,沒聽到李建軍在說什麼。
張金生見父親沒理李建軍,就自告奮勇地請纓了:“我認識路,帶你去。”說完,看了看父親,頗有挑釁的意味。
張來福這下聽見了,竟沒有生氣,說:“看你能的,好,明天帶我們去。不過去了不能摘文旦。”
張金生聽父親同意了,反而說不上話了。平時,只要是他的意見,父親話沒聽完就先反對。現在竟同意讓自己帶路,這太出乎意料了。
李建軍也覺得不可思議,這父子竟然能有意見一致的時候。看來是個好兆頭。
約好了明天,李建軍回了楊家。
楊紹基早上聽他們的談論,回家後,覺得這事怎麼想都不靠譜。水果只是偶爾的零嘴,哪裡會如軍軍說的有那麼多人願意在這上面花錢。這得多浪費?
李建軍回來後,他把這疑問說了出來,問:“軍軍,你真的看見,有人拿水果當飯吃了?”
“不是當飯吃,是減肥代餐。就是多吃了水果,肚子飽脹著,就可以降低飢餓感,那樣,飯量就會少,人就可以瘦下來。”
“我還是不明白,有人會花錢讓自己瘦下來。這飯不是白吃了嗎?”
李建軍發現自己被帶偏了,他是要種文旦,不是討論減肥。
端了張凳子在師傅對面坐下,對著他笑道:“爺爺,你家這文旦都很多年了,是怎麼照看的?”
“什麼照看?它自己長的。就兩棵,也不要修理,每年都結好多果子。”
李建軍這兩年都吃這樹上的文旦,很甜,水分多,就是個頭不大。記得前世從果園買的,個個又圓又大,賣相一流。只是好多是酸的,也有雖然不酸,但味道很淡。
楊家的這兩棵樹齡有三十多年了,也許這就是關鍵。那六年以後紅星大隊的文旦如果上市了,是新樹結出來的,即使品相好,味道也要差幾個級別。
這技術一定要先解決,考察是必須的。他問師傅,怎麼讓文旦的果肉更甜。
楊紹基從來沒思考過這個問題,餘賽珍在院子裡聽到了,說:“你們談論文旦幹什麼,還甜不甜的,關你們什麼事?”
李建軍聽她講話了,想奶奶也許知道,就高聲問:“奶奶,你知道怎麼讓文旦長出來味道更甜?”
“這還不簡單,多曬太陽就好。你出來,看看,這棵樹高一點,這棵矮一點。高的太陽照的時間多。你記得不,它上面結出來的文旦就比矮的甜。”
李建軍吃的時候,只覺得味道都很甜,水分很充足,沒注意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自己前世關於文旦的知識非常有限,但光照這一點還是聽說過的。他想在山坡上種文旦,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這應該屬於基本條件。他要的是除此以外,還有什麼方法能增加文旦的甜分。規模種植了,就需要保證每棵樹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