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
紅衣大炮自傳入明朝以來,因其炮管長,管壁厚,口徑大等優點,受到明政府喜愛,並且被大量仿製。
可是卻又因為重量大,費用高,鋼鐵純度低,易炸膛等原因,反而少有裝配。
道是被滿清用到了極致,他們透過俘虜的漢族工匠成功仿製了紅夷大炮,又最佳化了退火、淬火等程式,處理火炮的不同部位,致使紅夷大炮成為滿清的重器,在攻城戰中屢立奇功,被封為“天佑助威大將軍”。
所以,有的時候,不是漢族政權沒有某項技術或者人才,而是不重視,導致外族入侵,重器失利。
作為一名穿越者,朱慈炤很明白火器的重要性,所以在注重軍隊建設的同時,朱慈炤也在積極的研究裝備,特別是火器方面。
只是雖然信心切切的搞建設,這基礎條件方面總是拖後腿。
“湯道未,你這火炮預估射程多少啊?”
朱慈炤看著身前的這門嶄新的紅夷大炮,說不欣喜,那是不可能的,指尖拂過炮身,用手指敲了敲,炮身發出了沉悶的響聲。
“尊上,按照崇禎四年造的那一批火炮估算,最大射程約有兩裡,只是本次鑄造的炮與崇禎四年的略有不同,因為材料和模具都是後置的,炮身重量減輕,炮身縮短,所以射程也相應的減少,只是射程卻也不短,大概……一里吧!”
湯若望一臉傲嬌。
造炮,在大明他能排前三。
湯若望雖來這了這麼多年,可是說話仍舊帶著西洋味,讓人聽之忍俊不禁。
可是當湯若望那個“一里吧”說出口的時候,朱慈炤卻是笑不出來了。
一里吧……
按照明制,這才區區的五百九十四米而已。
而且還是大概。
也幸得在場的這是朱慈炤,要是他祖宗朱元璋,聽說耗時一個月,集全縣甚至外縣工匠就打造了這個玩意,肯定要將湯若望砍了腦袋。
他孃的,肯定是這狗夷人沒好好給咱造!
但是朱慈炤卻忍住了,因為他知道其中之難,從零到有,總是要有個過程的。
“咳咳,那個要不今天就這樣吧!大家都下去準備吧!明天必是一場惡戰!”
朱慈炤咳了兩聲道,迅速的轉移了話題。
“啊?尊上這炮不試了啊?”
湯若望還在傻乎乎問。
“對,忙了一天大家也辛苦了,特別是侯先生,最是操勞,改日,改日吧,對了,這炮你好好看守,不要有任何閃失!”
朱慈炤一邊說著一邊便領頭下了城牆。
“哎,尊上——”
……
待眾人都各自下去了,黃淳耀卻復又回來了,見湯若望很是失落的坐在炮架旁,眼睛一眯,上前賀喜道:“恭喜恭喜,恭喜道未造得如此重器!”
湯若望見是黃淳耀,忙是起身回禮,悶頭道:“哪裡有什麼喜事,我看殿下好像對此並不開心。”
“哈哈!”黃淳耀笑了兩聲,“道未誤解了,殿下不是不開心,而是心裡有落差,失落罷了。”
“此話怎講?”
湯若望打起精神道。
黃淳耀指了指城外已經接近尾聲的戰鬥,道:“此距離戰場多少遠?”
湯若望看了看,估計了一下道:“不下三百丈。明制換算為三百丈等於1.6裡等於六百步等於一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