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炤等人用了早飯,便要出發,只在這時,卻有特訊營的探子來報,稱北門中來了一隊人馬,打的乃是輔國將軍府的旗號,有二十多人,五人騎馬,十多人步行,看那樣子,卻是正往吳家村而來。
朱慈炤心中一驚,便以為事情洩露了,但轉念一想,若真的事情暴露,那縣城中豈會只出來這點兵馬?
他轉身向身側的軍師看去,候峒曾和黃淳耀此時正貼耳說著什麼,見朱慈炤向他二人看來,候峒曾便拱手道:“將軍,必不是事情有漏,但請放心,然這二十多個兵馬卻是我等一個機會,需把握一番。”
朱慈炤此時心中也有了一番計較,他聽那候峒曾如此說,便道:“軍師勿言,正巧我心中也有一策,我們何不寫到紙上,看看是否想到了一起?”
候峒曾微微一愣,轉而笑道:“將軍竟也有策,哈哈,也好,且讓下臣看看,下臣愚智可否趕得上將軍。”
說完,也不待朱慈炤再說什麼,便徑自取來紙筆,在草紙上寫下了一行小字。
黃淳耀、黃淵耀聽朱慈炤所言心中不免哂之,小小年紀還要和為官多年、博學多智的候夫子比量智謀,真是有些不自量力,豈不知夫子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已然是生員?
只怕讓你此時去考,明年這個時候,你還是個白丁哩!
雖然心中如此想法,但兩人沒有將他們的話說出口,只是暗歎永王殿下看來自南狩以來,被陛下吹捧的有些過火了,少年郎,已然認不清自己了!
不一會候峒曾便寫完了,他拿起紙來吹了吹,便又展給黃淳耀看了看,黃淳耀一看紙上那行字,頓時一呆,但隨即便微微點頭稱讚起來。
黃淵耀在旁邊伸著脖子看了看紙上的字,看完之後也不禁心中暗暗稱讚:候夫子果然不是常人,聽聞他素有急智,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
三人這邊傳看了,卻見朱慈炤那邊卻也寫完了,便笑意盈盈的看著朱慈炤。
他們雖然心中在笑,但是對於朱慈炤所謂的心中也有一策不以為然,雖然崇禎皇帝跟他們講了朱慈炤是如何帶眾人逃出京城的,但是在他們這些聰明人看來,也只是有些智慧和運氣罷了。
若不是遇到那忠臣劉文耀、劉文炳,只怕永王計止於此也!
朱慈炤在草紙上寫完,便也將草紙捏在了手中,看了看候峒曾見他看著自己,雙方便點了點頭,將手中的紙張一同展了出來。
只見候峒曾的紙張上寫著四個字,朱慈炤的紙上也寫了四個字,細細看來,卻不是一般無二?
偷樑換柱!
二人紙上寫的都是“偷樑換柱”四字。
此時那候峒曾不禁的驚了,看著朱慈炤的目光也一變再變,小小的年紀,只不過聽了稟報的功夫,竟然便和老夫想的一樣?
這......
是奇才還是巧合,亦或者說他瞥見了我紙上所寫?
候峒曾向朱慈炤看去,只見他正向自己微笑,看他眼神篤定且清澈的樣子,哪有半分作假的模樣,且自己和他書寫之時皆是揹著對著,定然不會有所洩露。
候峒曾嘆了口氣,那就只能是永王殿下自己想出的了,小小年紀便有如此急智,真是奇哉怪哉!
他的心中不禁重視起來,看來不能將這位永王殿下當做草莽武夫看待了。
候峒曾、黃淳耀同時看向對方,只見雙方眼中都有驚色,顯然也都吃了一驚,而目光中其他什麼寓意,卻只有各自心中知曉了。
黃淵耀此時長大了嘴巴,呆呆的看著雙方這張紙上所寫,心中不禁翻江倒海,再難平靜,他自小天賦秉異,甚至比他哥哥黃淳耀還要優秀,他在聽到朱慈炤要和夫子比量的時候,心中也在暗暗思考,表面是看是朱慈炤和候峒曾的比量,其實黃淵耀已然將自己加了進去,他自認為自己的智慧是不輸於永王殿下這個小毛孩的。
可是他想得乃是如何退敵,或者將所來兵馬全都殲滅之計,何時想過“偷樑換柱”這一招?
待看了候夫子所寫之後,這才一下點醒了他,對啊,若是將來人都扣下,自己等人裝扮之,豈不是輕易便近了城門,順利的奪取之?
他剛剛看了候夫子所寫,其實是很驚訝,也是自愧不如的。
但是黃淵耀自認為自己要比朱慈炤這個永王殿下要聰明的,他哥哥3歲讀千字文,5歲讀四書五經,14歲縣試名列前茅,17歲補博學弟子,他又何嘗不是如此?甚至更加優秀?
可是結果,永王殿下和夫子想到了一起,而自己則連這其中的訣竅都沒想到,只想到如何直面禦敵,和永王殿下的“借勢用之”果真是差之遠矣。
這讓黃淵耀心中不禁生出了一種挫敗感。
朱慈炤看兩人寫的竟是一樣,不禁大笑起來:“好好,軍師跟我想到了一起,既如此,我等不如即可行動!”
“將軍大才,下臣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