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炤右手第一人,乃是吳里老,見朱慈炤示意,心中也有意給在座的眾人打個樣,便上前一步,坐到朱慈炤對面的葦蓆上。
朱慈炤按部就班,在草紙的第一頁寫上吳家村,便問:“姓名?”
“吳三胖。”
呃......
朱慈炤知道古人的名字都和數字有關,什麼二狗、二牛、三丫、重八之類的,沒想到這位吳里老竟然叫三胖,想來家中還是有大胖、二胖的。
便只好在寫下“吳三胖”三字。
接著便是問任職。
再接著便是人口。
這人口需得詳細問了,其中包括女子多少人,男子多少人,壯丁多少人,孩童男女)多少人。
再問就是要問村中可有牲畜,都是什麼牲畜。
最後還要問問村中可有什麼兵器,什麼弓箭啦,長矛啦,大刀啦,朱慈炤需得問的仔細了。
他不耐其煩的問完一位再接著一位,很快便將九村十八里共二十七人問完。
之後他看著眼前的資料不禁有些皺眉。
朱慈炤還是太過樂觀了一些,或者說這些村民真的是貧瘠的幾乎一無所有。
這所謂的九村十八里共一千九百八十戶,其實僅僅才一千二百多戶,少的那些,要麼絕戶了,要麼便逃難去了。
因為眾里老也不太清楚本村到底還有多少戶,所以這個數字可能還會再降一降,有可能只有一千戶。
其中假如每家出一人的話,那麼朱慈炤大概可用的壯丁能有一千人。
比他兩千人的期待,足足少了一半。
而牲畜這種寶貴的東西,九個村子加起來總共有騾子十二頭,驢九頭,牛二十八頭。看起來挺多,但是卻沒有一頭牲畜是村民所有,皆是城中縉紳大戶,以及縣城邊上的幾個莊子的地主所有。
牲畜之所以在村民這,因為有很多村民投身到了這些大戶的家裡,作為佃農為其種地。
而現如今已經是農曆的三四月份,公曆的四月底,所以已經到了耕種的時候,這時這些牲畜便分派給佃戶,由他們負責餵養。
掉膘便打死人的那種餵養!
但這次顯然要便宜了朱慈炤,因為除了耕牛不能動之外,其他的皆是肉食啊!
只可惜,九個村子,沒有一匹馬。
朱慈炤嘆了一口氣。
接著便是各個村子的武器,弓道是不少,想來是用來打獵的,但是具體數額不清楚,大致就算是每三戶家中有一把弓,那便在三百把左右。
其次便是長矛,這東西不常用,數量大概在三百杆左右。
大刀,連同柴刀都算上,幾乎就是每戶一把,甚至是兩把,記一千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