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一天一個樣。自打兒子出生後,除了值班,每天下了班姜曉洛就往家裡跑,再也沒了往常今天這裡一場酒明天那裡一場酒,然後帶著醉意回家玩電腦的灑脫。現在他的時間幾乎全都交給了這個小家夥,洗奶瓶成為固定任務,換尿布也是輕車熟路,打眼一看就是一標準的男保姆,還樂在其中。
等孩子睡下了,姜曉洛就開始翻辭海,名定終生,這是大事,姓是命中註定的,血緣在此改不了,名可要有點講究。名字也是有時代性、地域性的,什麼建國啊,那肯定是和共和國同歲;什麼衛兵啊,那肯定有沉澱的歷史;什麼蘭啊、英啊,那多少是北方女子;什麼美啊、芳啊,那就是南方女子,都進入21世紀了,再來這樣的名字,可就真有些out了。
早在孩子還未出生前,姜曉洛就已經琢磨起這件事了。他堅信上天送給他的一定是一個兒子,所以什麼媛、熙、詩,這些很時尚的女孩名字都不在他考慮的範圍內,只盯著瑜、軒、睿、博、昊、瀚,一個字一個字地琢磨,找一個,和何穎商量一個,那個痴迷樣,讓何穎直呼“你太有才了!”
“小姜啊,前兩天我找了個大師,給小寶取了幾個名字,你看看怎麼樣?”
何穎的母親來看她的外孫子,遞給姜曉洛一張紙,上面寫著幾個名字。姜曉洛低頭一看,頓時來了興趣——上面寫的名字都是三個字的,前兩個字都是一樣的,姜姓後面是一個林字,正是兒子奶奶的姓,最後一個字都是三點水的偏旁部首。
“大師看了小寶的生辰八字,起了這幾個名字供選擇,大師還說前兩個字不能換,後面可選擇。”何穎的母親說。
“必須的!”姜曉洛脫口而出。
這就是緣分,爺爺的姓和奶奶的姓都在名字裡,這不是血緣傳承,又是什麼呢!
“大師不知道我母親的姓吧?”
“不知道!”
“果然是大師!”姜曉洛由衷地贊嘆道。
“後面都是三點水的偏旁,我再考慮一下。”
姜曉洛看著躺在小床上熟睡的兒子,心裡滿滿的父愛。
孩子的出生是一家人的幸福,孩子的每一天都是中心話題。看著兒子一天一個變化,姜曉洛的心態也在發生著改變,漸漸地體會到自己的父親一直以來的呵護,是用心,而不是言語表達的,這就是為父的責任。
“何穎,我準備這段時間去看看車。”
“買車?”
“嗯。”
“你自己決定吧。”
“好。”
轉業進了交警,可當時的姜曉洛並不會開車,後想著工作需要,便報名學車,前前後後折騰了快兩年才拿到駕照,這還是在駕校的幫助下拿到的證,平時也不是很敢開。
入世後的短短幾年,就連臨山這樣的小縣城,馬路上也冒出了很多私家車,道路也變得擁擠起來。姜曉洛是幹這行的,見多了大大小小的事故,對開車蠻抵觸的,也就不想開。在鄉下中隊有專門的駕駛員還好,城區中隊駕駛員少,兩個民警一臺車,不是你開就是他開,姜曉洛也不好意思一直讓同事開,只能逼著自己上手,慢慢地也就熟了。
有了孩子後,外出再擠公交車或者打的,天熱天冷,怕孩子熱著冷著,有個自己的車子就顯得很重要了,買車自然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沒事的時候,姜曉洛就上網查資料,到4s店看車,結婚不久,手上沒什麼積蓄,好車自然買不起也沒有必要,他把重點放在了10萬左右的代步車,琢磨了一兩個月就下手了。有了車以後,活動範圍就大了許多,天氣好的時候,姜曉洛就帶著一家人在附近轉,曬曬太陽、逛逛公園,其樂融融,也很滿足。在姜曉洛看來,這或許就是人生的意義。
兩個月,孩子可以自己翻身了;七個月,孩子可以自己坐起來了;八個月,孩子可以爬了;一年,孩子可以走了。在家休息的時候,姜曉洛就用照相機、攝像機記錄下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這是孩子的成長,也是姜曉洛的人生經歷。
幾年後,孩子上小學前,姜曉洛用了一年的時間,將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用照片和文字記錄成冊,取名《行萬裡觀天下》。在第一季裡,有孩子的成長,有孩子的遊歷,有孩子的興趣。閑瑕時,姜曉洛就會翻開和妻兒看看,回憶曾經一起度過的每一天、每一刻。
又是一年深冬。窗外寒雨飄零,還夾著一點點雪花。深夜時分,姜曉洛靠在床頭,看著身邊熟睡的妻兒,卻無法入睡……他的情緒有些低落,整個人彷彿被一種無法言明的力量拉到了一個飄渺又有些空曠的地方——遠遠的地平線上,姜曉洛一個人站在茫茫的雪夜裡,周圍一片空白,只有天際間一輪冰冷的月亮照著他孤獨的身影。
這樣的場景與幾年後出現的一款移動app的登入介面很是相似,也正因為這個曾在腦海中浮現的畫面,給姜曉洛的人生帶來了一段難以忘懷的情感故事。作者借鑒曹雪芹所著《紅樓夢》所言“真亦假時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的行文風格,將這段故事加以充實,成為這部小說後半部分最重要的主線。此處暫且不表,請讀者靜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