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隊沒有網際網路,值班時除了工作上的事,姜曉洛只能待在宿舍裡看看書,沒法寫稿供稿。雜志社那邊還好說,月刊、半月刊的,不值班的時候還有時間寫,寫完發過去就可以了,網路媒體就不行了,實時的,遇到突發事件、國際大事件什麼的,網站要求立馬上線,幾分鐘一篇稿,最快時間譯完回傳,分把鐘內就上線發布了。有幾次姜曉洛值班,網站打來電話要求立即上線,他只能說無法上網,次數多了,對方漸漸地也就不主動聯絡了;不值班的時間,姜曉洛主動聯系網站,對方也不熱情了,堅持了幾個月,他只好放棄了。再後來,工作步入了正軌,值班本來就多,還時不時地加班,工作和供稿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後來連雜志社的稿子也無法正常保障了。再三考慮,姜曉洛最終選擇了放棄。這個決定充滿了無奈,對他來說,供稿只是打發業餘時間,順便賺點外塊,但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地努力幾年,達到自己的目標,至於目標是什麼,他很清楚。
郭隊長和姜曉洛之間原來還有一層特別的淵源。隊長辦公室,姜曉洛跟郭隊彙報完工作後,兩個人坐著喝茶閑聊。
“姜曉洛,你父母早先是在農機廠工作吧?”
“嗯。”
“你們是哪一年離開的?”
“好像是84年。”
“你們家當時是住在農機廠家屬區的吧?”
“是的,一開始住在北邊的二樓,後來搬到對面的三樓。”
“當時一樓住的是不是姓姚?”
“這個我記不得了,好像是。”
“你父親後來從農機廠到了軸承廠又去了軍工廠。”
“你家兄弟姐妹4個,你還是雙胞胎,是吧?”
“是的,郭隊,你……”姜曉洛一臉的茫然。
“你回去問問你父親就知道了。”郭隊仰頭一笑。
姜曉洛回家後提起這件事,老薑兩口子琢磨了半天,想起來了。
“對,是姚敏的丈夫吧?我記得好幾年前碰到老姚的時候,好像說過他家的大女兒找了一個公安局的,應該就是他!”老林跟老薑嘀咕著。
“是的,是的。”老薑連連應道。
一年後,姜曉洛大喜,特意邀請郭隊和夫人參加婚宴,老林把姚敏安排在男方親戚一桌,兩個人嘮叨了好半天。
“放心,放心,我也算是看著姜曉洛長大的,現在和老郭在一起,你們就放心吧!”姚敏笑著說。
進入新世紀,縣城。曾經只有兩條街搭成的集鎮早已變了模樣,鎮中心還是那些三四層的建築,但大多已經加層翻新,臨街都成了門面房,掛著廣告牌,亮著霓虹燈,繁華一片。鎮外,向西向南,寬闊的大馬路邊一家家大大小小的企業聚集在一起;在臨湖臨河臨山的地方,各種風格的居民小區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點綴在縣城的山水之間,時尚的外牆、蔥綠的花園,吸引著普通老百姓拿出一生的積蓄,換個好的,換個大的。自然,在秦水山、天水山那些好山好水的地方都是高檔別墅,隱藏在綠樹秀水河畔,吸引著有錢人一個個地往裡砸錢。
上個世紀,城裡人住的房子幾乎大多都是單位分的,稱作福利分房。90年代中後期,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機制改革提速,原有的福利分房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早在80年代中期,國家就在個別城市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試點並於1999年在全國停止了福利分房。也就是從80年代開始,房地産成為一種新的投資,僅僅十餘年的時間便席捲全國,然而好景不長,80年代末期通貨膨脹,國家開始宏觀經濟調控,幾年內大量房地産企業失去資金來源,帶來了第一次房地産熊市,“爛尾樓”成為老百姓口中的新名詞。
1992年南巡後,南方地區的房地産複蘇,短時間內又瘋狂發展,僅僅兩年時間就又帶來了第二個“爛尾樓”的高潮,全國不少地方出現了成片成片的未完工的樓房,工地裡長滿了野草。
風風雨雨又幾年,進入21世紀,隨著國家發展的持續穩定,公積金制度在全國落地,房地産投資再度升溫,同時城市化程序加快,土地出讓加速,推動房地産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伴隨而來的就是房價的上漲。一時間,老百姓突然發現買個房子放著,過幾年賣掉就能賺大錢,於是乎,大家不再把錢放在銀行裡了,也不再買金子了,全用來買了房子,然後倒個手,短短幾年時間就能賺上個十萬幾十萬。好家夥!很快,全國的老百姓,但凡有點閑錢的,幾乎全部用來搗騰房子了,水漲船高,房價被越推越高,可謂瘋狂。期間國家幾次調控,但一直沒有明顯的成效,房地産市場依舊火爆,房價一個勁地往上竄,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過萬早就成了歷史,在南陵,過萬也只在一瞬間就實現了。
臨山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縣城,但也不是與世隔絕,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縣城首先走在了前面,大片大片的農田搖身一變成了開發區、工業園,還有的成了居民小區。老百姓的日子過好了,過寬裕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換個好房子、大房子,房地産自然開始在縣城興起。2000年之前,除了原來的福利分房,縣城也有了一些商品房,剛開始四五百塊錢一個平方,百八十平房的房子要四五萬,這對當時縣城的大多數老百姓來說也是一筆鉅款,不過,狠心花了這個錢,買了房,就有了房産證和土地證,雖然只有70年産權,但至少在法律層面上這個房子就歸了個人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深深的“房權”意識,根生蒂固,早先城裡人沒有自己的房子,分的房只有使用權,再怎麼著也不是自己的,這多多少少讓老百姓心裡有些不足意,現在有錢就可以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這讓大家有了準頭。
和全國房地産經濟一樣,縣城也緊緊地跟上了時代的潮流,短短幾年,縣城的房價一漲再漲,但還在千元上下徘徊。1999年,姜成在軍工廠附近的一個小區買了一套房,價格是800多一點,當時縣城最貴的房子在百裡河的河堤旁,臨水洋房,近2000塊錢一個平方,絕大多數老百姓也只能望房興嘆。誰也沒有想到,2000年江上縣撤縣設區,成了南陵的市區,這之後縣城的房價就像坐了火箭似的,在全國房地産熱的帶動下一天一個價,很快就突破了均價千元大關,然後是兩千、三千,就這樣一步步地趕上了南陵城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