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姜曉洛轉業回到了地方,在公安局工作,參加競爭上崗,最後的總分差了0.3分,沒有當上小幹部,事後他想到了部隊的這個三等功。人生沒有回頭路,過去了就過去了,當時他一門心思想著去上學,為了這個大目標,他放棄了這個三等功。正是因為少了這個三等功,也就少了0.5分,他的命運再次被改變,這是後話,待後再言。
姜曉洛的目標實現了,他又要去上學了。
“姜曉洛,告訴你一個好訊息!”
6月的一天,處長辦公室。姜曉洛看著處長,沒有說話,他已經想到了什麼,前段時間已經有說法,今年處裡要有人去進修。
“今年所裡安排了3個進修的名額,處裡考慮到你的工作表現,還有你自己的想法,同意你和其他兩名同志到安陵進修兩年!”處長笑著說。
“謝謝領導的關心和幫助,我一定好好珍惜這次機會!”姜曉洛向處長表了態。
1996年,姜曉洛第一次踏上了西去的求學之路;2001年,他將再次西行,就是為了完成自己的目標。
7月13日,江上縣城,軍工廠家屬區。
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鏡頭裡,莫斯科世界貿易中心,國際奧委會全體會議,中國申奧代表團正在陳述,會場的大螢幕上播放著北京申奧宣傳片。
晚10時許,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走到臺前,面對會場裡翹首期盼的中國代表團,抽出信封裡的卡片,停頓了一下,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一連串的英法文後,“北京”兩個字從薩馬蘭奇的嘴裡飛了出來,越過廣袤的夜空,跨洋渡海,來到了中國的萬水千山,直達13億中國人民的內心深處。莫斯科成了中國人歡呼的海洋,北京成了中國人慶賀的廣場,整個中國都沉浸在極大的幸福之中——北京在經歷了8年的等待之後,中國在等待了百年之後,終於迎來了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為“奧運史上無與倫比的一屆奧運會”。7年後,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託馬斯·巴赫先生宣佈北京和張家口攜手成為2022年冬奧會主辦城市,奧運五環旗將再一次來到中國。這是國家的驕傲,也是人民的驕傲。
8月底,姜曉洛和同事顧泉、霍燕結伴,踏上了西去的列車,依舊是西渡黃河,南跨秦嶺,來到了安陵。3年後的安陵,站前廣場還是如常的喧鬧,熙熙攘攘,大街兩邊已見繁華。車過東郊,經中城,沿著那條姜曉洛曾經走過兩年的鄉村道路,朝黃土塬下、西河水邊的空技院行駛。地裡的高粱隨風起浪,迎著陽光左右搖擺,彷彿在對姜曉洛說“歡迎回來!”
河東村依舊還是馬路盡頭的那個小村子,沒有多少變化,靠近路邊的平房又開了幾家不大的鋪子,賣些日用百貨,還有一兩家小飯館,大中午的也沒有多少人,看來還是沖著學院的學生來的。
空技院的大門還是原來的大門,還是熟悉的場景,還是熟悉的空氣。3年時間,不長,也就是轉瞬之間,眼前的一切幾乎還是原有的樣子,但人變了。姜曉洛已經27歲了,近而立之年,再一次踏進這裡,心裡多少有些感慨。
一路上,姜曉洛非常熟悉地給兩個同事介紹著,走到了外語系。系大門上的牌子還在,右邊的高臺上也還是那幾個單槓和雙槓,只是多了兩三排曬衣架。教學樓的東頭邊正在蓋樓,算是不多的一點大變化。
系主任辦公室。
“姜曉洛,又來啦!”
“主任,謝謝您的關心!沒學好,到您這裡來接受再批評再教育。”
“那就再待個兩年,鞏固一下。”
……
“姜曉洛,那天就聽說你要‘二進宮’了!”
“姜曉洛,又回來啦!”
……
從系主任辦公室出來,姜曉洛碰到了好幾個教員,都很熟悉,相互打著招呼。他特意去了黃教授辦公室,黃教授見到他很是高興。3年前,黃教授對姜曉洛的印象很好,姜曉洛對黃教授也非常尊重,對教授的關心和幫助一直心存感激。
姜曉洛的學習生活又開始了。這次他們還是插班,專升本,一群剛剛大專畢業直接進入本科班學習的小夥子、小姑娘,還有兩男三女加上姜曉洛他們一共8個幹部生,三四十號人,擠擠滿滿一教室。
9月11日上午,美國。兩架民航客機撞向美國紐約的雙子塔,隨後另一架客機撞向華盛頓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爆發了。事件發生後,全美進入最高戒備狀態,美國政府認定本·是此次恐怖襲擊事件的頭號嫌犯,很快發動了全面反恐戰爭。
“9·11事件”是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最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遇難者高達3000人。此事件對美國和美國民眾造成了深遠的心理影響,安全感極度缺乏,並深刻影響了全球的政治軍事格局,也由此拉開了全球反恐行動的序幕。經過10年的軍事打擊,2011年5月1日,美軍終於找到了本·,將其擊斃,然而此事件給全球安全帶來的影響仍在持續。
10月7日,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獲得2002韓日世界盃出線權,歷史上第一次跨進世界盃的賽場。然而,決賽場上中國隊小組賽三戰盡敗,未進一球,尷尬地結束了在世界盃上的處子秀。暫時的勝利並未帶來長遠的進步,中國足球仍舊在起跑線上掙紮,蹣跚前行。
12月11日,歷時數十年的中國複關談判,後來稱為入世的談判走到了最後的勝利,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自此,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開始進一步走向世界,也向世界開啟了更為廣闊的市場。之後的短短十餘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民眾從改革開放中享受到了更加豐富、更加多樣的國民紅利。
就在國際風雲變幻、國家快速進步的大環境中,姜曉洛在安陵東郊的黃土塬下繼續著他的求學之路。學校的生活依然平靜而簡單,他抓緊時間學習新的知識,週末就待在學院開放的上網室裡瀏覽全球資訊,選資料下載,然後用一週的時間翻譯整理,發給雜志社。每個月,他都會收到雜志社寄來的雜志,上面清晰地印著他的筆名“落塵”。沒有太多好資料的時候,姜曉洛也嘗試著寫些評論文章,很快也被採用了,“爬格子”的生計漸入佳境,他開始尋找更多的渠道,嘗試新的領域。
這一次,他把目光瞄向了酒店管理。酒店管理一直是姜曉洛的興趣,也是他多年思考之後覺得最適合自己的行業,為此他還曾經自學了一點酒店管理的基礎知識。他甚至想過以後如果轉業,就進酒店,最好先到酒店管理學的殿堂——瑞士深造一下,然後回國發展。現在,他想從酒店管理專業雜志入手,看看是不是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潛力。他搜尋了一段時間,終於找到一本酒店管理類的專業雜志,他先在網上找了一些酒店管理類的資料,然後翻譯修改投了出去。這次很順利,不久就收到了雜志社的回複,希望他多投一些。這樣姜曉洛的手上就有了兩家雜志社,除了上課之外,業餘時間基本上就忙這些了。
時間過得很快,就這樣在每天的忙碌中,2002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