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秀芳的眼睛變的更加明亮,雙頰泛紅:“當真是絕世妙句,國公大人果然不凡。”親自動手為左小右斟滿一杯酒:“這杯酒,妾身敬大人。”
能讓尚秀芳親自斟酒,這可是很難得到的禮遇,就連李淵這種和尚秀芳父母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長輩都沒得到這種待遇,看到尚秀芳為左小右斟酒,李淵都不禁吃了一驚。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兩個小輩更覺不可思議,同時一股叫做‘嫉妒’的情緒在心中升起,看著左小右,心中不平:我不會輸給此人!
相比李家爺三個的震驚和嫉妒,左小右卻是心花怒放,含笑飲盡這杯酒。此時月正當天,又有堪比明月一般的尚秀芳陪伴,左小右不禁詩興大發:“啊!大海呀,你全是水……”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當左小右張口將這首水調歌頭的詩詞吟誦出來之後,滿場皆靜。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尚秀芳口中不停的念著最後這兩句詩詞,望著左小右的眼眸愈發水潤,且充滿了絲絲情誼:“國公大人,這是詞曲?”
此時還不是唐朝,但詩的格律已經被五言詩和七言詩所規範化,左小右這水調歌頭卻更像是一首歌詞,所以尚秀芳才會在喜愛之語,更多了一絲疑問。
左小右微微一笑,道:“算是吧!我稱之為詞,也可譜曲彈唱。”
尚秀芳眼眸更加水潤、明亮:“大人可否將這首詞的譜曲交由妾身?妾身定會此詞譜上最美的曲調。”
左小右含笑點頭:“能由秀芳大家親自譜曲,是此詞的榮幸。”
得到左小右的準許,尚秀芳真可謂急不可耐,貓撓一般的又陪左小右喝了兩杯酒之後,便急匆匆的讓丫鬟送來長琴,當著左小右的面試著譜曲。
尚秀芳不愧是這個時代最強的樂器和歌舞大家,哪怕只是初次譜曲,所彈奏出來的曲調都十分動人,雖然不如左小右聽過的‘王妃’版本,卻也不差多少了。
而尚秀芳此時眼中只剩下琴曲和左小右,完全無視了李家父子,讓父子三人十分尷尬,同時還有一絲惱怒。他們可是請左小右和尚秀芳的東家,最後這兩個客人卻眉來眼去,把東家扔到了一邊,這可真是新人娶進房,媒人扔過牆。
李家父子見左小右和尚秀芳愈發的幹柴烈火,終於坐不住了,起身告辭。左小右和尚秀芳正是姦情似火,隨口挽留兩句,就把他們送走,然後直接鑽進尚秀芳在酒樓中的閨房,繼續探討譜曲之類有關音樂的東西。
見左小右輕輕鬆鬆成了尚秀芳的入幕之賓,可是把李家父子羨慕壞了,也氣壞了。
“這左嚀簡直可惡透頂!”李世民胸中一把火熊熊燃燒,恨不能把左小右碎屍萬段。
李建成卻搖搖頭:“這也是他的本事,若二弟有他一般的文采,只怕早已成偉秀芳大家的入幕之賓了。”
李世民雖然自詡文采風流,但和左小右隨口所作便是千古名篇相比,實在拿不出手,面對李建成的調侃,也只能閉口不言。
李淵搖頭嘆氣:“這左嚀果然是活了三百年的老怪物,世間萬事萬物彷彿都已被他看透,陛下有他輔佐,大隋江山牢不可破啊!”
一番話說得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沉默了。
在左小右出世以前,原本李閥已經做好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準備,各種兵馬糧草準備齊全,只等時機一到,就要爭奪這天下霸主的位置。
但隨著左小右的出現,天下大勢硬生生的被改變了。一個活字印刷術就得到了天下寒門讀書人的支援,超凡入聖的武功更是讓楊廣的安全變的牢不可破,陰葵派被其隨手降服,則是讓江湖各門各派震驚,土豆、地瓜、玉米、雜交水稻、大業犁的出現,更是讓天下再無饑荒之憂,這也讓動蕩的天下瞬間穩定下來,就連正打算尋找天下共主的慈航靜齋都不得不暫熄心思,暗中觀看天下局勢,衡量其中得失。
一人改變天下大勢,古往今來也只有姜子牙一人罷了,哪怕漢高祖劉邦也是得了張良、蕭何、韓信諸人之助才開闢了四百年的大漢江山。
但隨著江山的不斷衍化,各種改朝換代之下,一人改變天下大勢的可能性已經變得不可能存在,可就在這種情況下,左小右的橫空出世,讓這種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如果左小右只有通天徹地的武功,也不過是李廣的一個打手罷了,於天下大勢不會有太多妨礙,但偏偏左小右還擁有安天下之能,尤其高産糧食的出現,更是讓這種能力達到了一個極致。
古往今來,老百姓求的無非是吃飽穿暖,安居樂業。以往會發生戰爭,除了兼併土地之外,沒有足夠高産的糧食才是真正的主因。
為什麼清朝會從剛開始的六千多萬人口,經過兩百多年一下子超過了四億人口?還不就是因為有了地瓜、土豆、玉米之類的高産作物嗎!如果沒有這些東西,華夏大地能容納六七千萬人口就已經是極限了,又哪會在清朝時期達到四億人口。
而目前的隋朝人口只有四千多萬,就算這樣,老百姓都吃不飽飯,可見糧食的産量之低下。但左小右一下子推廣出了畝産量十幾倍的糧食,這代表什麼?代表大隋的人口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擴充十倍。
十倍是什麼概念?代表隋朝現有四千多萬的人口,在一百年後,完全可以達到四億!而現在四千多萬人口,將會在未來一百年都擁有吃不完的糧食。
這是前所未有的盛世,左小右一人,硬生生將原本會被掃入歷史垃圾堆的昏君楊廣,拉到了明君、聖君的道路。
每每想到這些,有造反心思的李家上下就十分氣憤、不滿,卻又沒有辦法。
他們不是沒有派出過刺客,也不是沒請過武林高手,但這些人最後的下場全部都是屍骨無存,令人震怖。
天下眾人已經有了一個共識——左嚀不死,大隋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