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有幾千年的歷史可以借鑒,而這些是全世界其他所有國家所不具備的。而且這只是剛剛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精彩等待著一個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去見證。
因為有了異族統治的前車之鑒,哪怕左小右很敬佩完顏洪烈的人格魅力,但他依舊不會幫助金國去吞併南宋。只是要南宋去吞併金國又不太現實,所以左小右考慮的只是任務要求。不要讓蒙古強大起來,由野蠻破壞文明就夠了。這樣做的難度並不高。
“彙聚大軍,將王爺府上的高手全部藏於軍中,待接近鐵木真及其爪牙之時……”左小右做了個下劈的動作:“將其斬首!”頓了頓:“則蒙古必亂,到時王爺只需扶植一批蒙古部落,與其他部落對沖,不需金國出手,蒙古便會自取滅亡。”
這番話讓完顏洪烈雙目炯炯,熾熱無比。抓著左小右的手,哈哈大笑:“左先生真乃吾之子房。”
別看金國是由女真組建的國家,但長久以來受到漢文化影響,目前的統治者階層已經和漢人沒有多少區別了,所以完顏洪烈才會說出‘吾之子房’這樣的話。
在左小右看來,漢文化就像個大熔爐,不管什麼東西丟進來都會被融化。事實上強盛的國家從來都不會是單一的。最典型的就是唐朝,那時候唐朝的外國官員多的是,甚至還有日本人在唐朝做官,比較有名的就是藤原清河。這藤原清河來了唐朝之後就一輩子沒再回過,而他和一個唐朝女子結婚後生了個叫喜娘的女兒,這喜娘後來為了回父親的家鄉看一看,還特意跑了一趟日本。但那時候海上交通非常危險,喜娘就在海上遇到風浪,差點死掉。
即便如此,一百多人的隊伍,最後活著抵達日本的只剩下31人,喜娘就是其中的倖存者。而那一年,喜娘只有十四歲,一個相當勇敢的女漢子……
而大唐之所以強盛,就因為其有海納百川的氣度。
我就是最強的,我就是最厲害的,你們誰來也不好使,老老實實給老子幹活去!
只是朝代更疊在所難免,和平日子過久了,終歸會心生懈怠,盛唐也難免衰落。就像現實當中的美帝,十幾年前是何等的強盛,但自己胡搞亂搞,最後還不是把自己搞的開始衰落了嗎!被漢文化中心的中國取代也是早晚的事。
按照左小右的計策,未來幾個月,完顏洪烈一直在聯系朝臣,遊說當朝的金國皇帝。
“只需十萬騎兵,就能讓蒙古衰落下去。若不能做到,臣願請辭。”經過數月遊說,當完顏洪烈信誓旦旦的下了軍令狀之後,金國皇帝終於答應下來,只待今年秋收之後,就要以大軍壓境之勢,征討蒙古。
蒙古當然也有自己的探子,觀察到金國的軍糧調動後,就開始整軍備戰。
遊牧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所以他們打仗憑借的就是一個快字,來去如風,集結時間也非常短。而且根本用不著糧草,每人都會帶夠幾天的口糧,然後直接南下搶掠,就地補給。而且蒙古就是依靠這種戰術打下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廣袤疆域。
不過蒙古人以戰養戰的戰術只適合陸戰,如果遇到海戰,那就是死路一條。歷史上就是,蒙古曾經兩次東徵日本,但結局都非常悽慘。
1274年,忽必烈發兵三萬,戰艦900艘,大興問罪之師,曾一度在博德登陸。為防倭人夜襲,元軍晚上都退回船上宿營。不料,一夜臺風驟起,數百艘戰船消失得無影無蹤,一萬三千餘人葬身魚腹。經此一役,蒙古人戰無不勝的神話宣告破滅。
忽必烈氣急敗壞,接連五次遣使迫脅日本臣服。此時的倭人,正被這陣從天而降的狂飆吹得五迷三道,暈暈乎乎,自然不肯就範,索性連使者也給殺了。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當年中亞的花剌子模就是因為斬了成吉思汗的特使,才惹得“上帝之鞭”沖天一怒,掀起了蒙古人西征的萬裡狂飆。忽必烈聽到日本人居然殺了他的使臣,當即暴跳如雷,於1281年發兵14萬再討東瀛。但倭人憑險據守,元軍屢攻不下。而就在雙方僵持的時候,臺風又一次襲來,頃刻間4000艘戰艦翻沉海底,十幾萬大軍灰飛煙滅。
元朝兩次跨海東徵,均出師不利,鎩羽而歸。倭人背水一戰,絕地反擊,蒙古騎兵不習海戰,人地兩生等,無疑都是重要因素,但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突如其來的臺風。日本人虔誠地奉之為“神風”,認為“好風憑借力,蒼天佑大和”。
就因為這股‘神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小鬼子為了挽救滅亡的命運,曾組織自殺性質的“神風特攻隊”,偷襲珍珠港,幻想奇跡再度出現。但這回神風沒有盼到,卻飄過來兩朵蘑菇雲,把大和民族炸了個三葷四素,卻也不枉在歷史舞臺上“風雲”了一把。
但眼下金國和蒙古的戰爭卻是純粹的陸地戰,而且是最適宜騎兵對決的草原戰爭。因為蒙古的提前集結,導致金國也不得不加快了整軍備戰的速度,終於在秋收之前完成了最後的備戰。但這個時候蒙古已經主動發動了進攻,在金國邊境和金國部隊展開了一場慘烈的遭遇戰。
十年後的金國軍隊雖然差了點,但現在還是有一批精銳的,蒙古人雖然主動扣關,也佔據了一定的優勢,卻在金國騎兵的抵擋之下,並沒有太大的戰果出現。
而就在此時,完顏洪烈親帥八萬大軍,彙合邊境的兩萬騎兵部隊,共計十萬騎兵,在草原之上與蒙古騎兵展開了一場事關國運的大戰。
蒙古騎兵雖說來去如風,但如果是十萬人的大部隊戰爭,機動性就變得不再重要,在十萬部隊的對撞過程中,更看重的反而是誰的軍人更強?誰的戰馬更好?以及誰的裝備更精良?
在軍人方面,養尊處優的金國部隊要差了一些;戰馬方面,雙方則差不多;但在裝備方面,還是更有錢的金國更占上風。所以雙方的十萬部隊對撞在一起之後,一時之間竟是形成了均勢,雙方也都死傷慘重。
但就在這個過程中,趙王府的江湖高手們已經靠近了鐵木真,其中就包括左小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