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左小右要的只是地盤,留島不留人也沒什麼不對。
華國的一切都在順利向前發展的時候,左小右也完成了一件大事,就是立後立妃。
作為左小右在這個世界的代言人,巫行雲當仁不讓,被左小右立為華國皇後,母儀天下。不過左小右並不是隻立了巫行雲這一個皇後,而是立了兩個皇後。
稱呼方面也不同,一般立兩個皇後,無非是東宮皇後和西宮皇後的差別,但左小右卻弄了個內皇後和外皇後。
巫行雲就是所謂的外皇後,專門為左小右處理江湖武林方面的事,這也算是巫行雲的老本行,交給她,左小右很放心。
另一個皇後就是內皇後,也是左小右從一開始就想好的人選——阿朱。
以阿朱的性情為人,由她來統領後宮,再合適不過了。阿紫這個瘋丫頭也只服阿朱,在阿朱被立為皇後的時候,並沒有任何不滿。
至於阿紫和四劍侍,則被立為貴妃。
其實很多人雖然聽過嬪妃、才人、昭儀、昭容之類的稱呼,但對這些稱呼的等級並不瞭解。
比如嬪妃這個詞,其實嬪和妃是兩個概念。
嬪,原意為宮廷女官;多指皇帝的妾,侍從。亦可作動詞,帝王女兒出嫁之意。妃,原意為配偶,多指帝王的妻,位次於皇後;亦指太子、王、侯的妻。
左小右雖然立了華國,但是宮廷制度還是延續了宋朝制度。
宋朝的後宮制度和隋唐差不多,除了皇後之外,依次有——
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禦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還有六尚各司,分管宮內車馬服飾。
唐玄宗開元年間,對妃嬪稱號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麗妃、華妃。正一品。
芳儀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為正三品。
才人七人。為正四品。
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餘各司各典的女官為六品至九品。
宋朝差不多沿用了這種制度,左小右也延續了下來。從中也可以看出皇帝有多爽,難怪古代會有那麼多梟雄為了天下打來打去,因為只要打下天下,成為天下之主,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把天下最美的女人弄進後宮玩弄。
站在動物學的角度來說,雄性最終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血脈延續下去,而要延續血脈,就一定要有超過其它雄性的實力,最強的那個就可以得到延續血脈的資格。
動物如此,人也是如此。人王和猴王、獅子王等等沒什麼區別,都是靠著武力趕跑其他雄性,然後獨霸雌性的強者。
不過左小右雖然延續了宋朝的宮廷制度,卻並沒有大肆的收羅天下美人,天下美人多的是,但最好的都已經被他得到了,之所以還保留宋朝的宮廷制度,也不過是為以後留條後路。
未來會打很多仗,天下男人死的太多,女人比男人要多了很多,所以一個男人娶幾個老婆的情況會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記憶體在,作為華國的最高統治者,左小右當然要為天下萬民做出表率。他一口氣立了兩個皇後,五個貴妃,就是在未天下人做表率。
至於為什麼不繼續充實後宮?給出的理由也不過是當今天子是個重感情的人,只有他真正喜歡的女人才有資格進入後宮,所以以後要想讓天子的後宮充實起來,就只能讓天子遇到自己喜歡的才行。
這樣一來,左小右倒是給民間留下了一個重情重義的形象,再加上國家在他的治理之下越來越強盛,左小右的聲望可謂高到了一個極致,以後誰要是想造反,可要掂量掂量。別還來不及造反,就被自己招來的兵卒幹掉。
左小右在完成立後、立妃的大事之後,天下又過了十年的太平日子,而這一年的春天,左小右見時機成熟,終於發動了東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