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是想?”毒島冴子心中一動,卻不能肯定。
“不合適,就換個合適的人。”左小右淡淡的道:“本想過一段平平淡淡的日子,可惜袁紹這塊爛泥扶不上牆。這個天下,果然還是要由我來。”
“夫君!?”蔡琰等人心中一驚,不敢相信自己心中所想。
左小右淡淡一笑:“總要給昭姬和月英一個名分。”
……
數九隆冬,幽州已是一片冰天雪地,但幽州百姓並不寒冷,自從十幾年前從南皮出現了火炕,並推廣到幽州之後,幽州的冬天就不再可怕。
而且南皮那邊早早的出現了棉衣、棉褲、棉被、棉手套等棉質品,這讓北方的苦寒之地變得不再寒冷,任何人都可以在大冬天安心的串門訪友,讓冬天變得不再難熬。
但在這個並不難熬的冬天,公孫瓚卻隨著一封書信的到來,陷入了巨大的煩惱。
幾天後,公孫瓚的核心文武齊聚範陽。
“伯圭兄召我等前來,所為何事?”已經步入中年,生活順心的劉備比年輕的時候胖了一大圈,富富態態,完全就是一副員外的樣子。
“是啊!主公。”公孫瓚的老手下嚴綱見其面有憂色,關心道:“有何煩憂?”
關張趙也雙目灼灼的看著他。
公孫瓚嘆了口氣,拿出一封書信,道:“此乃南皮國公書信,爾等一看便知。”
聽到‘南皮國公’四個字,在場眾人心中齊齊一震,立即開始傳閱。
待傳閱完畢,所有人都沉默了。
書信的內容很簡單,天下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正是休養生息的大好時機,左小右要公孫瓚不要再動兵了。至於公孫瓚‘造反’的罪孽,他會幫忙擔著。
“此事萬萬不可!”嚴綱沉默片刻,用力一拍大腿:“袁紹生性涼薄,若主公歸降,縱然一時無事,也難免被秋後算賬。還望主公三思!”
公孫瓚不言。
袁紹什麼德行?當年參加過諸侯討董的公孫瓚當然清楚,說老實話,如果不是左小右在虎牢關前的勇猛無敵震撼了所有諸侯,袁紹不可能輕輕鬆鬆改天換日,諸侯更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天下被他拿走。之前公孫瓚造反,也是因為左小右被袁紹卸磨殺驢,給了他造反的勇氣,不然他就是再憤怒,也不會選擇造反這條路。
但今時不同往日,左小右竟然親自寫下書信,勸公孫瓚止戰,這就不得不讓他多加考慮了。說到底,當年左小右無敵的形象太深入人心,公孫瓚這輩子也沒見過一個人能單槍匹馬攻破虎牢關那樣的天下雄關,但左小右做到了。
為什麼?為什麼左小右會輔佐袁紹那卑鄙小人?
此時內心最忐忑的就是關張二將,當年在南皮那將近兩年的打工還債,實在給他們留下了太深刻的記憶。二人聯手,居然被左小右輕松教做人,兩兄弟在戰場上徵戰廝殺多年,只有左小右做到過。當然左小右在虎牢關的表現,他們也是親見者,左小右這個名字就像大山一樣壓在他們心頭,無論怎樣也擺脫不掉。
在場唯一對左小右沒有感覺的就是趙雲了,趙雲是在諸侯討董之後才加入的幽州軍,並沒有親眼見過左小右的無敵之姿。雖然這些年聽關張說過不少有關左小右的事,也從別人口中聽到過左小右神將的威名,但沒有親眼見過,終歸印象不深。此時此刻,趙雲反倒希望公孫瓚不要答應左小右的條件,這樣他才有機會在戰場上和左小右戰上一場。
“玄德,你怎麼看?”猶豫不決之際,公孫瓚把目光投到了劉備身上,劉備雖然智謀一般,看問題卻很準,有些重大決策公孫瓚經常會諮詢他的意見,也因此嘗到了很多甜頭,值此重大時刻,劉備的意見至關重要。
此前劉備一直在閉目深思,見公孫瓚相詢,睜開眼睛,輕嘆一聲:“左小右出馬,我等勝算太小,若左小右真能護伯圭兄一二……”
後面的話雖然沒說,但公孫瓚明白了,眾人也無言以對。
公孫瓚起身走出議事廳,望著天空飄落的鵝毛大雪,長嘆一聲:“左小右,希望你言而有信。”
幾日後,左小右接到了公孫瓚的回信,看完信上內容,左小右微微一笑,遙望洛陽方向:“袁本初,你又會作何選擇?”
……
“公孫瓚想投降?”袁紹看完左小右的書信,先是一驚,隨即一喜,但很快就滿臉陰霾:左嚀一封書信就令公孫瓚不戰而降,莫非我袁紹真的不如左嚀?
袁紹越想越生氣,立即回信:不接受公孫瓚投降,格殺勿論!
……
當左小右接到這封回信的時候,不禁搖搖頭,由此註定了袁紹的敗亡。
當年冬天,左小右發動政變,以迅雷之勢奪取了冀州、幷州和青州三州之地,同時兼併了歸降公孫瓚的幽州之地,彙聚北方四州之地,在開春之時大舉南下,攻破洛陽,俘虜了驚慌失措的袁紹,改天換地。
這個訊息對整個天下都是一次巨大的震動,尤其袁家的門生故吏無法接受左小右的軍事政變,紛紛彙聚力量,準備討伐左小右。
但天下最精銳的部隊幾乎都在北方,當這些人的力量剛剛彙聚起來的時候,就被北方的騎兵部隊沖了個七零八落。如此雍州、兗州、徐州、揚州等地紛紛落入左小右掌控之中,而之後孫堅更是在左小右一封書信之下,舉整個江東請降。
值此,整個天下除去涼州和益州之外,已全部納入左小右掌控。
益州有山川之險,易守難攻,但益州刺史偏偏是袁紹最不疼愛的次子袁熙,在左小右一封書信之下,沒有任何野心的袁熙開城投降,來到洛陽和袁紹等人團聚,接受了全族被軟禁洛陽的命運。
如此一來,天下就只剩下西涼未歸。
現在的問題有些複雜,因為西涼是曹操的地盤,而且曹操這些年已經打下了西域諸國,論兵員戰力並不弱,人口也不少,而且曹操雖然瞧不起袁紹,卻無法抹消多年的友情。如今左小右犯上作亂,究竟是投降?還是全力抵抗?成了曹操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