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點了點頭,雖然他年老體衰,但因為常年在山中採藥,身體倒是挺硬朗,而且他也有一手‘飛刀術’,雖然飛的是柴刀,但柴刀也是刀,能砍中野雞就是好刀。
山林雖然貧瘠,但山裡的野雞數量不少,更何況撿著山雞蛋,還可以圈養起來,雞生蛋、蛋生雞,有個幾年,就能養出好大一片雞,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老漢正暢想著美好未來的時候,七個葫蘆卻催促著左小右繼續讀書給它們聽,左小右剛吃飽飯,剛好讀書消消食,但他並沒有拿出書來,只是張著嘴唸了一段三字經給這七個葫蘆聽。
千字文、三字經都是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尤其三字經,更是講述了歷史上發生的一些故事,趣味性和教育性都很強,但這些並不是道家真言,所以七個葫蘆並沒有像聽道德經那樣陷入領悟,反倒是對三字經的典故不甚瞭解,需要左小右一一為它們解釋。
聽到三字經當中蘊含著如此多的典故,不但七個葫蘆娃很驚奇,就連老漢也聽的津津有味,心說:不愧是讀書人,懂得真多。
直到月上中天,左小右見時間不早了,便停下來:“今日就到這,明日再講給你們聽。”
七個小葫蘆也不是不懂事的孩子,見時間的確是有點晚了,為了不耽誤左小右休息,雖然不捨,但還是讓他早點休息,以待明日。
不過有個問題,老漢常年單身,睡的火炕只能睡一個人,兩個人就太擠了。
“公子你睡床上,老漢在地上鋪些幹草就是了。”老漢說道。
左小右含笑擺手:“老丈睡在床上便是,我夜間還要練功,有一打坐之處便可。”
“哦?”老漢很驚奇:“公子莫非會法術?”
“略懂。”
“真是奇人啊!”老漢感慨一句,便將一張草蓆鋪在地上,道:“老漢家中只有草蓆,還請公子委屈一晚。”
“無妨。”左小右盤腿坐在草蓆上,閉上了眼睛。
見左小右這就‘入定’了,老漢又是一番感慨,洗了洗腳,上炕睡覺。
很快到了第二天,天際剛剛露出魚肚白,左小右就睜開眼睛走出了房子,走到山邊,仰望虛空。他的目光穿透了層層空間,望見了一座天宮。
天宮和左小右以前見過的完全不同,天宮中的天神也和左小右所知的不同。這些天神分為兩種,一種是穿著道袍的道士,一種則是光著膀子的壯漢。
當然兩種天神都有男女之分,只是以男性為主,女性天神的數量雖然多,但地位似乎不高,在男性天神面前相當的謙卑,有種古代大環境的感覺。
這一點左小右並不奇怪,在古代的社會環境中,女性的地位本來就不高。也許有人會說天上和人間應該是兩回事,但你要清楚什麼叫‘上行下效’,所謂的社會環境,肯定是自上而下的,上面要這個社會變成什麼樣,這個社會就是什麼樣子,底層草根是很難影響到上層決定的。至少在華夏的歷史當中是這樣。
“哥哥,你在看什麼?”葫蘆娃的聲音打斷了他的觀察,收回目光,扭頭看著已經恢複精神的七個葫蘆,左小右微微一笑,道:“沒什麼,你們沒睡嗎?”
“已經睡醒了。”其中一個葫蘆道:“我們不睡覺也沒關系,但睡覺可以加速我們的生長,所以我們沒事的時候就會睡一會兒。”
“原來如此。”左小右點了點頭,看著它們,問道:“你們成熟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會變成人形,從葫蘆裡掙脫出來。”其中一個葫蘆道:“我是大哥,大概還有三天就能破殼而出了。”
“三天嗎……”左小右點點頭:“那我就在此地停留三天,看看你們會是什麼樣子?”
“好啊!好啊!”其它的小葫蘆高興地連連晃動:“哥哥,那你就給我們講三天故事吧!”
“也好。”左小右微微一笑,“今天我就給你們講一段哪吒鬧海的故事。”
……
左小右在這裡又待了兩天,山林之間,卻也頗為幽靜,是個修心養性的好地方,更難得有七個即將成熟的小葫蘆娃相伴,每日裡講講故事,卻也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