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夏侯淵和李典率領一支地面部隊繞道偷襲孫劉聯軍,但是被孫劉聯軍識破,從而把這股曹軍全殲了。領軍的夏侯淵則在逃跑的過程中被左小右生擒活捉,立下大功。
先在長坂坡八十萬曹軍陣中殺了個七進七出,又一戰生擒曹軍大將夏侯淵,左小右的勇冠三軍之名已經為三軍所共識。
而關羽和張飛覺得左小右好像厲害的有點過頭了,於是就找機會跟左小右來了一次單挑。最終結局就是關羽和張飛的慘敗。之後兩兄弟聯手和左小右對戰,又被打了滿頭包。
幸好三人的切磋都是關起門來進行的,並沒有第四個人知道,也算是讓張飛和關羽保全了面子。但從此之後,張飛和關羽對左小右也服氣了。不愧是從八十萬曹軍陣中救回糜夫人和阿鬥的牛人,一個字——強!
眼見地面偷襲沒有效果,憤怒的曹操只能選擇依靠水軍和孫劉聯軍交戰。曹軍勢大,正面攻擊才是最穩妥的選擇,只是這個世界的曹操實在是不擅長水戰,偏偏還自以為是的用鐵鏈和木板把戰船連了起來,直接給孫劉聯軍提供了火燒赤壁的機會。
這些左小右都不關心,他只是每天做著自己的分內之事,不過線,不逾矩,兢兢業業,讓幹什麼幹什麼,讓劉備這個老闆十分的滿意,也讓孫權羨慕嫉妒恨:為啥我就沒有趙子龍這樣的好員工?
赤壁之戰從頭到尾,一共幾個月時間,這天晚上,終於在東風到來之後,畫上了句號。
依舊是火燒戰船,曹操的水軍被毀於一旦,孫劉聯軍趁勢追擊曹操敗軍,但最後還是被關羽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縱虎歸山,功虧一簣。
最糟糕的是,關羽在收華容道之前,當著劉軍所有高層的面簽署了軍令狀,如果放走曹操,就要受軍法處置。而軍法就是要他的命。
面對這種情況,劉備非常為難,諸葛亮也很為難,幾乎每個人都很糾結,不知道該不該殺了關羽?
殺是應該的,可關羽是劉備的結拜二弟,這要是殺了,劉備以後還指不定給他們穿小鞋呢!
可不殺吧!豈不是視軍令如兒戲?以後如果每個人立了軍令狀沒有完成,卻不用死,長此以往,以後誰還會把軍令狀當回事?
但最後人情和權勢還是戰勝了軍法和公正,劉備軍的軍政兩屆幾乎人人都為關羽求情,希望諸葛亮能放關羽一馬。而且言明現在是用人之際,如果關羽死了,劉軍這個集團的軍事力量一定會大幅下降,到那時又如何在曹、孫兩軍的夾縫中求生存?
這番話也是讓關羽漸漸走向了戴罪立功的方向,可是就在這時候,左小右站了出來,沉聲道:“軍法如山!軍令如山!視軍令如兒戲的軍隊,又有什麼希望?若主公不能依法從事,末將請辭!”
現場一片死寂。
劉備震驚,張飛憤怒,諸葛亮目光複雜,而當事人關羽則是驚怒交加之後,目光也變得複雜起來。他當然不想死,但是正如左小右所說的,軍法如山,如果簽了軍令狀都不用死,以後軍隊不能做到明令禁止,這樣的軍隊又有什麼希望?
關羽雖然好色,但終歸是明曉大義的男人,於是他站出來,對劉備道:“趙將軍所言極是,若為羽一人便將軍法視為兒戲,我軍又如何上陣打仗?今關羽放走曹操,視軍令狀如無物,自是罪該萬死!望各位將軍以此為鑒,不再犯錯。則羽死也瞑目了。”
“二哥!”張飛心中悲憤,扭頭怒視著左小右:“趙子龍!你害我二哥!我與你勢不兩立!”
“三將軍!”在場的將軍和文臣紛紛勸慰、安撫張飛,生怕他鬧出更大的麻煩。
而劉備面對這種情況,也是猶豫不決,真心不希望關羽死在這。
看到這一幕,左小右當場脫掉了身上的甲冑,抱拳拱手:“雲身體有恙,恐無力再上戰場,懇請主公放雲離去,頤養天年。”
“子龍!”
“子龍將軍!”
“不可啊!”
趙雲可是勇冠三軍的猛將,他在軍隊中的作用比關羽要強的多,如果為了一個關羽而失去趙雲,這絕對是劉備集團所不願看到的結果。尤其是諸葛亮,他是最清楚趙雲對劉備軍有多重要的人,如果放走了趙雲,只怕劉備軍很難再有出路。他的三分天下之計,也沒有了任何施展空間。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更何況還是趙雲這種千古名將!
諸葛亮咬咬牙,站在了趙雲一邊:“臣懇請主公,處斬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