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吹過樹梢,鳥兒不知因何受驚從枝頭飛起,撲稜著翅膀飛遠了。
而此刻坐在屋內的柳如眉心中也是翻起了驚濤駭浪,攝政王突然放出壯志豪言說要一統大周與大夏實在是她意料之外。
如果不是他已胸有成竹,他是不會在將如此機密之事宣揚開來的。只是不知他是從何時開始謀劃佈局,如今又已是個什麼狀況。
柳如眉心裡雖然暗暗心驚,仔細回想著以前他有沒有露出過蛛絲馬跡,但表面上仍然一派雲淡風輕,彷彿二人剛剛只是在談論今日天氣一般。
攝政王看到柳如眉聽了自己的話竟一點驚嚇都沒有,忍不住仰頭大笑出聲,“你果然是個奇女子,怪不得趙易也對你神魂顛倒,甚至與我為敵。聽了我說的這話臉上也沒有一絲意外之色,氣度非凡啊。”
柳如眉頷首不語,端起了放在一旁的茶杯,送到嘴邊小抿一口。
攝政王沒得到想要的答案,也不能惱火,反而更生興趣,而柳如眉一直都非常從容淡定的神色也讓他心生好奇。
他不由自主地湊過來坐下,問道,“你就不害怕嗎?你聽到了我的機密,滅口才是我最好的選擇。”
“王爺您若要殺我還不是如同捏死一隻螞蟻一般簡單,而您到現在也沒有動手,如眉又何必害怕呢?”柳如眉放下手中的茶杯,淡定地抬起頭直視攝政王的眼睛。
攝政王笑的彎了腰,連聲道著有趣。
柳如眉也配合性地彎了彎嘴角,但心卻沉了下去,他還有心情在這裡與自己說這些有的沒的,看來一定是早已安排妥當。
自己應當套出些話來,然後再找個空隙溜走。柳如眉邊如此想著,邊從眼角瞥向站在門外的兩個壯漢,以及一直沉默著站在攝政王身後的侍衛,心裡的那塊大石愈發沉重。
“既然王爺您如此有信心,應當是完全安排妥當了吧。”柳如眉好像和朋友之間的閑談一般淡定地有意無意丟擲這個問題,二人對視,看向對方的眼神中都是深邃的。
攝政王理了理由於剛剛大笑而弄皺的衣物,隔著桌子對柳如眉點了點頭,說出了兩個字,“誠然。”
柳如眉彎起眉梢,“您對大夏和大周都志在必得,可大周守衛森嚴如壁壘,還有周老將軍坐鎮,恐怕不是那也容易突破的啊……”
“我自有我的辦法,這點便不勞柳姑娘費心了。”攝政王眉眼之中盡露霸氣,似乎對自己的安排很有自信。
二人又交談了些許,柳如眉不動聲色地套著話,雖說攝政王為人謹慎,卻還是叫她知道了一些情報。
就在柳如眉還要再問之時,卻被攝政王給打斷了。攝政王伸出一根手指置於嘴唇之上,眯著眼示意柳如眉不要再多言。
柳如眉見狀也知道攝政王已經察覺到不對,自己接下來再問也是問不出什麼的,而且還容易激怒他,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於是便住了嘴。
就在二人沉默著相對而坐之際,突然從外面傳來兵器短兵相接,重物倒地的聲音,以及人的悶哼聲。
“看來趙易已經回來了。”攝政王看向門外,見到從門縫下滲透過來的紅色鮮血之時便已知道來人定是趙易無疑。
攝政王身後的侍衛們紛紛拔出掛在腰間的寶劍,跑到他的前面來保護著他。
知道是趙易來了,柳如眉心中的大石總算是落下了一半。
這時門吱呀一聲被人從外面踢開,正是剛剛被帶到另一房間的趙易。
“父親您將我引到雅間卻不來見我,難道是不想與兒子說說話嗎?”
趙易朝被侍衛護在身後的攝政王喊道,攝政王且笑不語,不慌不忙地揮了揮手,身後的侍衛便一擁而上。
趙易來不及問柳如眉是否安好,便與侍衛們纏鬥起來,柳如眉在一旁看著又把心揪了起來。
突然間攝政王不知在牆上摁了什麼東牆上便有一條密道開啟,看起來是早有準備。攝政王回頭笑著看向被侍衛纏在一邊的趙易,轉過頭便要揚長而去。
“攝政王不再多留一會兒了嗎?”看到攝政王被侍衛們護著要從密道離開,柳如眉站起身,如此問道。
攝政王回過頭,緊了緊衣服的領口,“今日人多口雜,不方便多說什麼,不如我們改日再聊,改日尋個幽處所在,一邊賞花賞景一邊再與你們兩個聊聊今日的話題。”
柳如眉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攝政王囂張地大笑著離去,卻無能為力,而密道的門在攝政王進去後便緩緩關上。
趙易解決掉這幾個侍衛,待要去追攝政王時,卻發現他已從密道逃了。再去摸剛剛那機關,密道也不再開啟,只得喪氣地用手攥拳狠狠地砸向牆壁。
“可惡。”
他走到柳如眉的身邊,拍著她的肩膀,仔細檢查著她上上下下,問道,“你怎麼樣?有沒有受傷?我爹……攝政王與你盡說了些什麼?”
“我沒事,倒是你,還好吧?”
柳如眉沒理會趙易一連串的問題,反而拍下趙易抓著自己胳膊的手,拉起他的手繞了個圈檢視他身上有沒有傷口,再發現他身上的血跡都是別人濺上去的後鬆了一口氣。隨之看到他仍然疑惑想要得到答案的雙眼,有些無奈地扶了下額頭。
“我這邊的事一言難盡,先說說你吧。你是怎麼發現這一切都是攝政王的計謀,這麼快趕來救我的?”柳如眉一時間不知道從哪裡說起,只得先看向趙易,向他詢問他那邊發生了什麼事。
趙易本來聽到柳如眉說一言難盡蹙起了眉頭,知道定是攝政王又做了什麼事才會讓她都說來話長,不由得陷入沉思。而聽到柳如眉之後所詢問的問題他便把眉頭展開,向柳如眉解釋道。
“剛剛我被人帶去一間雅間,裡面一個人都沒有,那人叫我稍微等待一會兒,之後便出去了。我一個人待在那裡遲遲不見有人進來,便知這是攝政王慣用的調虎離山記,立馬趕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