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卒們疼得連連抽氣,而後觀到這奇異的景象,紛紛亂了陣腳——
“這是什麼鬼東西!竟如斯的厲害,穿透了我等的甲冑!”有人連聲哀嚎,哭喪。
隨著這聲哀嚎,有的兵卒試著將身上的葉片拔了下來,葉片松軟,只要用力便能拔出。兵卒摸著那帶著自己血的葉片,怕不是混進來的,旁的無用之物,又連拔數片下來。
而後,越撥越多,越撥兵卒心中越是驚駭:“這些竟都是隻是普通的葉片!”
“什麼?只是普通的葉片嗎?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威能!”有些兵卒不信,紛紛拔下自己或是身邊人甲冑上的葉片。
事實就是如斯,擺在他們的面前。
柳鴻有所感應與明悟,這些葉片均出自這棵老槐樹,方才他便覺得樹上有人,這便恰恰證實了他方才所感並未出錯。
柳鴻捋了捋自己並不長的胡須,自己府上的手段他都明瞭得很。武力在他之下的也就是他的幾個兒子同如今在府上的吳牧,吳牧好似是這其中最能幹出這事兒之人,但是吳牧最不通的便是詭道。
柳如楓如今就在他身側;柳如莽不是個愛用這種小手段的人,只會莽撞行事;柳如樓就更是不必說了,雖是聰穎比之常人過了許多,但是無縛雞之力……盤算下來,最後只能盤算到柳如眉的身上。
柳鴻眯了眯眼,看來柳如眉,倒是瞞了他甚多呀!
不過如今這都不是要緊的,柳鴻並不打算將柳如眉捅出來。
“四弟,你莫懼,在此等上一等!想來聖旨馬上就能拿來了!屆時我們再來比對比對,這聖旨上的字句,與昨日四弟之言是否相若!”
柳鴻的話音剛落,將軍府的正門便叫人,由內拉開,吳牧舉著聖旨,同柳鴻說道:“將軍!卑職終於找到了,叫將軍久等了!”
側舉著的聖旨上頭,侵染留下的血跡分明,柳渡一眼便認了出來。
一聽有聖旨到,在場的無論是柳鴻的護衛還是柳渡的兵士都停止了械鬥,低著頭讓開了一條道路。
柳鴻沒有理會柳渡此時複雜的眼神,呵呵一笑,向及時趕來的吳牧道了聲辛苦,不緊不慢地接過那道聖旨。
聖旨上的真正內容,柳鴻是早已知曉的,可為了譏諷柳渡,他還是裝作剛剛發覺這其間蹊蹺一樣,當眾展開聖旨閱覽了起來,隨後作出驚訝的神色,失色道:
“四弟待我觀來這聖旨上的內容與昨日你當眾宣讀的竟是有不少出入啊若真要以國法斷來那可是不折不扣的欺君之罪!”
此言一出,眾皆嘩然。那些兵士並非全是柳渡親率的下屬,大多都是柳渡扯著“奉旨討逆,以清君側”的大旗從地方上的軍營和兵府中“借”來的,否則以柳渡的兵權,又怎能在一日的時間內召集這般數量的兵士跟柳鴻打起“人海戰術”來?
柳渡這邊人馬雖多,奉的卻不是他的命而是他宣讀的聖旨。若是讓在場的軍士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委,那他們所討的“逆”只怕就不是柳鴻而是自己了。
“一派胡言,我看兄長手上這份聖旨倒更像是偽造的……”柳渡臉色鐵青,出言反駁道。可事實究竟是怎樣的,他自然是心知肚明,之前那囂張跋扈的態度蕩然無存,沒極了底氣。
“是麼?可聖上的聖旨,別說上邊那天下只此一樣的玉璽印,其本身材質而言也只是宮裡特産的金蟬絲編織而成,為兄雖說位極人臣,但這皇家獨佔的玩物也是不敢輕易染指的。”柳鴻將聖旨翻了一面,高舉過頭頂,將那上邊鮮紅的玉璽大印展示給在場眾人後,又拿回面前,大聲道:“那麼就由我代四弟再次宣讀一次本聖旨,讓大家好好地聽一聽,聖上是不是真的正等著看到我柳鴻的項上人頭。”
“無恥之徒!這玉璽是怎樣的,這在場的又有幾人見過?你說的天蠶絲又有幾人見過?休想借著一份偽造的文書假充聖旨,此乃罪加一等,軍士們還不速速將逆賊柳鴻拿下!”眼見柳鴻要當眾再次宣讀聖旨內容,若是事情敗露,只怕根本不用柳鴻有什麼動作,柳渡身邊的這些兵士就會將他這個欺君妄下的罪人拿下,此時此刻,柳渡所能做的只有先下手為強。
柳渡帶來的兵士們雖有猶豫,但服從命令向來是軍人的天職,還是拿著兵器向被圍著的柳鴻一行人一步一步緊逼過去。見到對方沒有任何的退意,柳鴻的護衛們也紛紛做好了繼續戰鬥的準備。
“聖旨到!”
就在雙方的火星一觸即發的時候,一個尖細的嗓音從遠處傳來打斷了這一切。
又是聖旨到。
在帝王國法面前兩邊的兵士都不敢造次,再一次低頭退到了兩邊。只有柳鴻和柳渡抬起頭望向那聲音傳來的方向,只見一馬一人疾馳而來。
那馬上的人他們是認識的——或者說,但凡是面見過皇上的人都是認識的——正是當今皇上司馬鷀的貼身公公。
貼身太監平日裡絕不會離開皇帝身周十步的範圍之內,朝堂上甚至有說法“三公好惹,公公難纏”,這裡的“公公”指的便是那皇帝身邊的貼身公公。若是有人不小心得罪了這位,那他在皇帝面前搖唇鼓舌起來可是比後宮娘娘吹的枕邊風還管用。
可就是這樣一位從不離開皇帝周圍的貼身太監,此時居然離開公眾特此前來宣讀聖旨,那就是極其少見的情況了。別的不說,至少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位帶來的,絕對是真的聖旨。
想到這裡,兩位柳氏重臣也不敢託大造次,也低頭退到了一邊。
那皇上的貼身公公下了馬,看也沒有看迎接的眾人一眼,清了清嗓子道:“大將軍柳鴻,柳渡接旨!”
這對方才還刀劍相向的柳氏兄弟急忙理了理衣服,拜倒在公公身前。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將軍柳鴻,治軍有方,豐功至偉,有卿護國安邦,實大周之幸。然則,今有韓國宵小犯我大周疆界,特命卿為元帥,率兵十萬以懾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