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知道家裡的情況之後,特別是看到以她的名義的存摺,上面的零完全符合她的心意,也就沒有考慮很多了。
張新陽基本上都有訓練,她也不會纏著他,有很多事情要做,家裡的裝修問題,傢俱擺放和挑選,都是要細細考慮的,忙起來就是一整天,幸好飯團比較好帶,不然還沒辦法。
隨軍的軍嫂她也瞭解過,好多都是有孩子了,一些是有工作的,還是部隊安排的,在食堂或者是附近的幼兒園,還有一些是自己找的,相對的要好一些。農村的城裡的都有,倒也沒有大的沖突,關系也好不到哪裡去,也正常,生活的環境不同,理念不同,自然沒有共同語言。
她還瞭解了,軍屬住處不只是這一棟樓,不遠的地方還有平房,那裡的是有地的,要大一些,這邊的要是想種也可以,離得相對要遠一些,而且要小得多。這邊住的好多都是城裡的,就算是有村裡的也少。
人不多,加上這幾天忙,她還沒見過幾個,也就只有對門的楊三秋嫂子稍微熟一點,其他的都不怎麼認識,她也不在意,以後她的重心是在學校裡,部隊裡有談得攏的就在一起說說話,沒有就算了,都這麼大的人了,也不是說必須要找幾個人說閑話。
再說了,部隊裡的軍嫂,有些真的是很閑,沒正經事情做,一天到晚就是東家說西家,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話,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好嗎?你要說物質生活富裕吧,並不是,整天不想著提高自己,或者想著怎麼樣提高家庭收入,教育好孩子,就只知道說空話,李世言不是很喜歡這樣的人。
她覺得女人還是要有自己的事,教育孩子是其中的一個,要把孩子教育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有就是一定要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然就沒有動力,感覺不到意義。
她現在雖然沒有能力掙錢,但是以後有啊,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個只知道依附男人的女人,因為她知道自己是有目標的,不是渾渾噩噩的。
打造一個舒適的家,是她的第一個目標,有著幾十年經驗,看過不少現代裝修經典的自己,不相信還不能弄出一個簡潔大方的。
資金不是問題,其他的就看能力了,其實這個說到底還是看對家的感覺,想象中的家是什麼樣,就把它變成什麼樣,這樣就好。
首先是傢俱,她還是喜歡沙發,軟軟的,孩子小也不會磕著碰著疼,她相中了一套,白色的,上邊還有碎花圖案,但是一點也不顯得小家子氣,倒是有一股精緻的美感,猶豫了一會兒,還是要了,有了沙發,相應的茶幾也是一個問題,選的是玻璃的,到時候還要包一下才行。
為了讓家裡看起來幹淨一點上檔次一點,地板也是必須的,木地板就好,但是賣的少,還是張新陽託人找的,她看了,確實是好的,也不知道他那裡找來的。
為了搭配,吊燈是必須要有的,還有天花板也是要重新整頓一下。有錢,那就買買買,最後把這些都裝好以後,李世言算了算,居然花了三千多,是張新陽好幾年的工資,別說張新陽了,她自己都嚇了一跳,還以為是花了兩千左右,沒想到居然花了這麼多。
外人不知道具體花了多少,但是看運過來的東西就知道不少了,好多還是他們沒見過的,雖然沒看到電視和收音機之類的。部隊裡就是這樣,和村裡差不多,有什麼訊息傳的非常快,哪家買了什麼東西下,下午就全知道了,沒什麼秘密,想也是,買什麼回來,好多眼睛看著的。
外面的酸言酸語,李世言根本就不介意,眼紅是好正常的事,張新陽會掙錢,家裡的日子肯定比別人家的好,日子久了,誰看不出來啊。
他們這日子也是卡的剛好,馬上就要過年了,房子也弄好了,好多材料都是有機的,所以不需要經過太久的通風,和後世截然不同。
做完裝修,就是要準備過年了,李世言和張新養商量了,寄兩百塊錢回去,老家就只有三個人,挺孤單的,當然,他們這邊也只有三個人,但是好歹不愁吃穿,東西也齊全,又住上新房子了。
李世言之前一直想著請張新陽的戰友來家裡吃飯,一直沒有機會,房子也沒有裝好,現在房子也裝好了,馬上也要過年了,倒是可以就著這個時間請了,也免得別人說她不會過日子,張新陽不夠仗義,這也是應該的。
說做就做,李世言找了一天張新陽休假的時候,拐著他去買東西,不然她一個女人肯定提不動,不說請客要用的,還有過年的年貨,這些都還沒有買,這可是他們一起過的第一個年,她看的很重。
有了男人就是不一樣,好多李世言頭疼的東西,到了張新陽這兒都不是問題。幸好買東西的地方比較集中,不然還不好拿城裡買了一些肉,還有調味料,說過也有,就是非常貴,還要票,就是這樣,還有很多人擠著買,李世言把孩子往張新陽手裡一塞,就擠進去了,這都是以前的生活經驗。
沒一會兒,就拎著蘋果和梨出來了,還都是好的,個頭中等吧,在現在的人看來,已經是可以了。
張新陽看著這樣強悍的妻子,有點吃驚,李世言看了他一眼,“怎麼?難道軍嫂就不能搶東西了?”
“瞧你說的,咱們這是買的,就是過程崎嶇了一點。”他看著水果還是挺想吃的,雖然不愛吃,但是差不多幾個月沒吃水果了,還真有點想。
隨後,李世言又挑了兩條魚,一邊挑,一邊問他,“你和你戰友說了沒,有多少人來,家屬來不?”
“說了,就是十多個,家屬不多,應該就幾個吧,還有孩子什麼的我就不知道了,預備三桌人。”張新陽答,戰友那些結了婚,他知道,但是人家媳婦來不來,他還真不知道,總不能直接問:你媳婦來不,這才真的不好。
李世言想了下,還是預備著比較好,多了可以慢慢吃,要是少了,面子上就不好看了,這是他們第一次請吃飯,宜多不宜少。猶豫了一下,再挑了一條魚,過年自己還要吃,先帶回去養著吧。
雞蛋和雞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這些李世言打算回去買,在附近的農家買就行了,過年了家裡要花錢的地方多,肯定有人願意賣,她就按市價來就是了,現在有錢了,倒也不那麼計較了。
一上午的時間就那麼過去了,買的東西多,但是李世言總感覺不夠,不是請客的飯菜不夠,而是過年的東西不夠,她不是很懂過年的風俗,看重的就是和氣氛,吃的是多數,市面上的東西不多,經濟都不寬裕,也沒多少人可以想買就買。
但在李世言看來就不夠了,前世過年的時候,她都是去別人家過年,買的東西很多,完全吃不過來,長大了自己過年也是這樣,買很多東西,只要覺得要,就買著,反正只有她一個人,覺得買的東西多了,好像也就不孤單了。
生活環境變了,但是習慣還是沒有變,去年是和公婆一起過年,當人兒媳婦的好多事情不好說,也不想落和壞印象,就將就著過了,今年她做主,可不得和心意。說她敗家也好,不懂事也好,還是要這樣,張新陽都支援他呢。
張新陽呢,長到這麼大,什麼沒見過,自家媳婦雖然不是傳統的農家小媳婦,架不住他喜歡,娶媳婦回來不就是要對她好得嗎?要是對她不好,娶回來幹什麼,所以李世言的想法,只要不是對家裡人不好的,他都會支援。
吃了午飯,張新陽又陪著李世言去村裡買雞,過程還是挺順利的,一聽價格還可以,買了好幾只雞,還買了一百個雞蛋,雞蛋容易碎,張新陽提著雞不好拿,李世言又抱著飯團,只好讓人幫忙送到部隊去。
一百個雞蛋,聽起來多,但是一人一天一個,很快就沒了,飯團大了點,也可以慢慢試著喂雞蛋羹了,有營養。
定了是晚上吃飯,李世言回去就開始收拾食材了,雞她不會殺,張新陽殺了處理好,李世言把它劈成小塊的,燉著。還要把魚收拾了,刮鱗破肚一個都不能少。李世言吃魚比較講究,魚鱗必須刮幹淨,不然她不吃,還有魚肚子也是,不能留下東西,內髒基本都不吃。
李世言做飯的這段時間,飯團小朋友只能跟著爸爸一起玩,幸好過了這麼久了,父子兩的感情好。張新陽只好帶著孩子去敲李奇光家門,人多,桌子椅子不夠,只好借,專門找的楊三秋幫忙。
“是張營長啊,進來吧。”楊三秋招呼著。
張新陽把飯團換個姿勢,“嫂子,不用了,我就是來問問桌子椅子的事的,你看我這帶著孩子也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