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學生看到了他的表情於是問道:“大老,你又有什麼新的想法了?”
學生們也迅速聚攏了過來。
“是啊!現在這樣看來是不行了,應該要重新設計模型了。”
“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這位天才少年沉吟了一下說道:“我確實想到了一個好的主意,但是現在我們要面臨一個選擇了。”
“要麼從零開始設計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模型,我對新模型的效能很有信心,只不過這樣一來,所有的事情都要從頭開始,沒有任何的資料和經驗供我們參考,可能要不斷試錯,耗費的時間也無法估算。”
學生們想了想說道:“沒關係,花費再大的代價,我們也要完成課題,不然怎麼檢測我們的真正能力?”
“是啊!既然有了新的想法,那麼我們就從頭開始吧。”
“我贊成。”
“同意。”
在專家組目瞪口呆的表情中,學生們迅速達成了一致,要從零開始做課題,而且要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模型裝置,一切內部結構和理論都是全新的。
只見天才少年坐在了電腦前飛快敲打著鍵盤。
很快一個新的模型就在軟體上生成了。
劉東也在旁邊看了一眼。
越看他就越發心驚。
因為這個模型是從來沒有人想過的,設計思路非常大膽,是隻有天才才能想出來的設計。
劉東在心裡默默計算了一番,驚訝地發現,這樣下去還真的搞不好能成功,至少要比託卡馬克裝置要強得多。
學生們快開始了分工合作。
劉東心情複雜地回到了酒店內。
他這輩子從來沒有受過這麼大的打擊,自己工作了一輩子,精心設計的東西被否定,而一個毛頭小夥子只是略微思考就設計了自己永遠創造不出來的裝置。
他開啟了微勃發表了一番感想,全文就提到了後生可畏幾個字。
很快就引來了一批粉絲的評論。
因為他本人也是在國內很有人氣的專家學者。
“劉老師,怎麼了?”
“發生甚麼事了?怎麼情緒感覺不太對?”
“劉老師也有煩惱的事情嗎?”
“是不是工作上遇到什麼難關了?”
劉東看到這些評論,於是隨手做了一些回應。
“沒事,只是今天見識到了真正的天才,讓我有些懷疑自我了,懷疑自己這麼多年的工作到底值不值得,還是在浪費時間?”
評論更起勁了。
“怎麼會?國內還有比劉老師更厲害的可控核聚變專家嗎?”
“怎麼能說不值得?我們也是一步又一步發展到現在,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這與劉老師的功勞密不可分。”
“就是!千萬不能因為一時的挫折就懷疑自我。”
“您可是我們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希望。”
“什麼樣的天才?難道我們的核聚變裝置又有新的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