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伺服器平臺目前有了碳基晶片,完全能夠滿足元宇宙對於算力的需求。
可以說現在就只差一個完美的接入裝置了。
而這一部分也是最棘手的。
如果不靠系統,而是靠外界研發的話,以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來製造出完美的裝置。
元宇宙對木桶效應特別敏感。
它是目前所有人類技術的集大成者。
如果其中任何一環存在缺失,都會影響到最終的使用體驗。
林北心目中最完美的元宇宙接入裝置當然是那種類似科幻電影中的睡眠倉,能夠讓人類在熟睡之後連線虛擬世界,在其中感受到的任何東西都能反饋到大腦。
但這種技術顯然不太現實,與當前世界的科技水平代差過大。
完全的腦神經與機器互動不靠五感而是輸送純粹的電訊號到大腦,其中蘊含的技術遠超林北的想象。
在林北的估算中,這樣的裝置在系統空間中至少是史詩級的物品,甚至有可能就是神話級的。
而林北目前想要製造的只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產品。
雖然技術含量低了很多,無法達到完美的體驗。
但也會讓所有體驗過的人震撼。
林北想要創造的是一種在清醒狀態下佩戴的虛擬現實裝置,它無法讀取人的意識,透過腦電波與機器互動,無法感受到除了視聽以及觸覺以外的感官。
但卻依舊能夠最大程度上提供完全沉浸的體驗。
畢竟人是能夠共情產生聯覺的動物。
如果足夠真實,那麼沉浸在其中也會自動腦補出完美的反饋以替代缺失的感官。
這樣就足夠驚豔整個世界。
足以作為初代元宇宙技術標準,建立起一個完全成熟可用的虛擬世界。
至於後續腦電波完全傳輸資訊交流的虛擬現實裝置可以在以後慢慢攻克。
而即便這樣的弱化版技術所要求的技術含量也不是現有的技術可以達到的。
比如說雖然超新生公司的工業軟體已經足夠創造出完全模擬真實的畫面,但是現在的顯示技術仍然制約著它的發揮。
現有的顯示技術用在手機以及電腦這些上面是完全夠用了。
但是用在vr眼鏡上仍然還不夠。
vr技術需要的顯示必須完全達到肉眼級別的解析度才能完全模擬現實。
那也就意味著必須至少16k,而且幀數也要大於180幀。
這樣的裝置目前顯然還沒有普及平民化。
就算有這樣強大的顯示裝置,也是非常巨大的,顯然沒有辦法輕巧地放在頭上。
除此之外這個裝置的聲學也要做出處理,能夠讓它達到完全模擬真實聲場的地步。
靠現在的多聲道環繞技術顯然行不通,而且現有的聲學技術還做不到完美的還原,即便是像那些幾百萬的專業音箱或者是大奧耳機也達不到這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