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叫這位師傅知曉,我們義兄妹二人乃是三漩海修士,因求清淨,特地繞道起源古海來至貴寶地。近聞有此盛事法會,便就不請自來了。”
楊文興留了個心眼,如果直接告訴對方自己乃是從沸海而來,因由種種之下,難免生出多餘是非。
“原來是遠道貴客,二位施主還請稍等,小僧這就稟明僧綱。”這小僧面露詫異之色,略微思考了一下對楊文興二人說道。
而他口中的僧綱,便就是指的大和尚僧官兒了。
“麻煩了。”楊文興打了個稽首道。
......
佛門的修行路數頗為複雜,楊文興來時的路上就與寧純元,曾討論過這種問題。
內海佛門的佛徒主要修的是阿羅漢道,開得九識便可證得羅漢金身,化虹從此婆娑世界超脫出去。
佛門神通與功法大多是伴修,境界到了,神通必顯,同樣的,神通煉成,境界自明。
九識之下的前五識是為:眼、耳、鼻、舌、身。此五識不分前後只要明悟其一便可成一境界。
等不分先後,將自身五識全開,就可繼續深修,意識、分別識、藏識。
分別識和藏識,還可以叫做:末那識、阿賴耶識。
修成阿賴耶識便是此界最高了。
再之後的‘清淨識’,也就是‘安摩羅識’,只有在化虹的那一刻才會短暫達成,轉瞬之後便成就羅漢金身前往‘東西兩橫界’,因此清淨識,乃是極為特別的一個境界。
並不是所有佛徒都修此道,佛門也有專修智慧功德的大德禪僧。
不過此路更為艱難,與專修小乘阿羅漢道的路數也有極大不同,有些類似大乘菩薩道,但又絕對不是此道,以楊文興的境界閱歷對此也是難以理解。
一名普通人在佛門眼中有十萬智慧,為一‘洛叉’。
成為佛徒後,在智慧上便可開明覺悟從一‘洛叉’增長到‘洛叉洛叉’,又稱為一‘俱胝’。
在之後便是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那由他....依此類推一直到‘最勝’。
‘最勝’智慧的大德禪僧,便就是相當於玄門大乘巔峰之境。
傳說,佛法無邊無量,這裡的無邊無量不是一個形容性質的泛指,而是卻有實數,在無邊無量之上還有更高更大的智慧實數。
根據此界【華嚴經】所載:‘阿僧之轉阿僧之轉’乃是無量,無量之上便是無量轉,‘無量轉無量轉’才是無邊,無邊無邊為無邊轉,之後是無等、無等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一直到最高的智慧持數為‘不可說不可說轉’。
傳說佛祖都沒到達此種境界。
ps:古龍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小說也並不是生活全部,在下儘量不斷更,過了這幾天就好了,各位隨意,不強求。
喜歡渾天仙盤請大家收藏:()渾天仙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