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過頭看一本正經的管越。
“裡面有點悶。”雲淡風輕的一句話。
管越忍不住扯動唇角,心想您這理由倒順溜。
閑來兩手撐在長凳上,舒氣。
“我大概今天下午就得回江市了。”管越說。
旁邊男人恩聲。
默了很久,方才在大殿參加開光的人也熙熙攘攘走了出來,經過兩人面前。
坐著的人繼續無言,走過的人小聲交談。
待到人逐漸少下來時,管越耐不住,嘴上嘆口氣,起身準備走。
這會兒,心裡想的是,有沒有人叫住她,說等會,我還有事跟你說。
走兩步?
還沒叫。
再走兩步。
腳下步子盡量自然點,同時又不得露出很想留下的意思。
到底是影後,演技自然。
然而,當她都快走到拐角出門時,也沒人叫她,下意識,管越沖自己翻了個白眼。
嘴上,甚至忍不住叫聲:“靠。”
腹誹道:什麼人,叫她過去,又不說事。
環境造就人,路西法效應,這道理是沒錯的。只可惜當局者迷,管越至今未發現,她對後面那人的態度,已經從起初的討厭,到被吸引,再到懷疑,接著逐漸習慣。
悻悻回尼姑庵跟外婆道別,拉著老人的手,湊到跟前說話,“外婆,我先走了噢。”
老人望著她,眯眯笑眼,點頭道:“越越,路上慢點走。”
管越喉嚨一哽,跟著點頭,“您保重身體,我過段時間再來看您。”
起身出門,剛跨過門檻時,忽又聽老人家唸叨句,“也要回去看看你媽,別老在外漂著,不小了。”
管越沒答,只繼續朝外面走。
時至中午,香客們下山潮,少有留在寺裡吃齋飯的。
常說,文殊院齋飯口味極差,無色無味,管越只勾笑,心道您若往後走百米,遇尼姑庵,那兒的齋飯才是美味。
可惜的是,世人皆知西來禪寺中文殊院,卻不知西來禪寺後山尼姑庵。
嘆息著,靠在下山石欄處。
管越回頭瞧瞧接踵而至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她摸到口袋裡的手機,猶豫著給不給李斯遠那廝去個電話,說自己走了。
他不是搭順風車麼。
糾結半分,點下撥通,即是兩秒,又結束通話。
心想先前的事,她是被人戲弄得,氣急來,不作理,只等男人主動聯系她。
她且倚著站會,觀人海。
待到“海水”退潮時,管越感覺腿有點酸,半抬起用手捶了下,上下捏捏。
彎腰時,沒注意周圍,等抬頭時,才發現旁邊站了兩個人。
一男一女。
嗬,男的她可熟悉。
至於女的,則面生得緊,那被棉麻旗袍包裹住的玲瓏有致身材,,落落大方,年齡瞅著估摸30左右。
管越眯眼,兩手抱在胸前,一副看戲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