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長寧所料,這是一次公審。
這張告示既可以說是通知,也可以說是一次邀請。
柳一戰顯然知道長寧就在慕清彥軍中,這一次就是一個機會,讓長寧能夠藉著這場審理回長安的機會。
要知道,此刻在天下人眼中,都是萬分關鍵的時候。
先帝駕崩,新帝未定,局勢一觸即發。
雖說長寧手握先帝傳位密詔的事有不少朝臣知道,但這是傳位女帝啊,就算長寧在朝臣中頗有人脈,但是這顯然不是一個能輕易開口的事。
擁立女帝,需要多大的勇氣和魄力,沒人知道。
尤其現在是柳一戰率軍佔領長安,雖然柳一戰嘴上沒有表態,沒人知道他到底是不是想造反,誰又敢亂說話。
長寧公主雖然姓楚,但身體裡流淌著一般柳家的血脈,柳一戰到底是想擁立女帝還是想登基自立,誰能知道?
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論柳一戰想怎麼做,長安城中都會出現大量簇擁之人。
接連兩次的謀反,鄭家是證據確鑿,秦家雖然是筆糊塗賬,但所有人都知道,左右營將軍這兩個人是奉詔入長安的。
當時除了秦家也沒人能下詔,而且還有立後詔書的事在前面鋪墊,眾人都能猜測到彼時秦家是不服大公主的。
若不是柳一戰現在打了進來,此刻估計已經是五皇子的登基大典了。
所以在事情沒有結果之前,沒有人會輕易表態。
這一次的公審,就是一次契機。
一次給柳一戰看看眾臣態度的契機。
也是柳一戰給慕清彥和長寧的邀請。
長安城中的人都知道,慕清彥和燕京將軍率領的五萬兵馬駐紮長安一側,正是現在對柳一戰最大的威脅。
事實上,縱觀全域性,慕清彥都是最大的威脅。
因為直到最後一刻,慕清彥身上都揹著鷹眼關主帥和遼東郡王兩個官職。
前者是鷹眼關二十萬大軍的主帥,後者,是遼東郡二十萬軍民的主帥,這一東一西,將慕清彥的勢力捧到天際,縱觀整個大楚也沒有人能輕易與他為敵。
就算柳一戰假借勤王之名從鷹眼關召集了八萬舊部,對上慕清彥依然吃了道義上的虧。
所以就算長寧不在慕清彥軍中,他也是要請慕清彥來長安好好聊一聊。
現在這個公審當年“柳家謀反”一案的事就是最好的契機。
“殿下好不容易從長安殺出來,再去恐有危險。”周將軍勸道。
他和慕清彥的父親是世交,對大楚更是忠心耿耿,知道長寧就是先帝屬意的新君,此刻自然是擁立長寧,所以很為長寧的安危擔憂。
而一直不曾說話的方謙突然開口:“危險什麼?老將軍是公主的親外祖,難道還能謀害殿下?”
方謙大步上前:“我願意陪殿下回長安!”
當初為了替老將軍伸冤,方謙可以說是豁出性命去,現在柳一戰活著回來,他當然不懼。
那種精神自然難求,但不是長寧所提倡的。
她判斷事情不是靠感情,而是靠頭腦。
“回去是一定要回去的,但不是你說的那樣。”長寧開口。
……
次日一早,長安城開啟封閉了三日的城門。
有百姓收拾包裹出逃,也有人大著膽子來城裡做生意,挑擔郎一個接一個。
他們都是周邊的農戶,靠買菜為生。
一連三日不開啟城門已經讓他們食不果腹,現在自然一股腦衝進去。
長寧和慕清彥也在其中。
他們喬裝打扮,按時來到府衙之外。
與他們不同的是方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