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宮門並不是一個難攻破的地方,只是鄭貴妃現在下令將銀喬、秦妃還有五皇子分別押在三處宮門前,下了死令,只要發現有人強行突入,誰都可以殺掉他們。
“果然是最毒婦人心,”秦無疆冷道。
鄭貴妃顯然知道秦妃和五皇子的地位,如果長寧不顧他們的性命,一定會被世人詬病,尤其是秦太后身後的秦家,從此長寧必定得不到秦家的支援。
至於銀喬就不用說了,本就是長寧生母留下來的舊人,忠心耿耿,長寧不會看她身死。
這些顯然都是阻攔長寧這邊攻城的最好人質。
至於長寧這邊,其實也算握住了鄭貴妃的脈門,那就是三皇子。
當時三皇子人多勢眾,但方謙沖殺進來及時,加上長寧親自出手配合三名遼東親兵糾纏,生生就把三皇子擋在了內宮門前。
現在兩方對峙,沒有人知道該誰會先讓步。
“群臣都送回去了?”長寧凝視前方,問道。
方謙應是:“是,按照之前的佈防每戶官員家中都派了一小隊人馬駐紮,三皇子府已經抄查沒有發現可疑人。”
如今的方謙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小統領,他在長安半年,眼界開闊,已經明白了很多事,也清楚長寧此舉絕非單純的保護,更多的還有監視。
而對於百官來說,他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候這場宮廷政變的結果。
不論最後是大公主贏還是三皇子贏,他們都做好了效忠的準備。
只是方謙不太清楚長寧到底在防備誰。
按理說巡防營就已經是長安城中最高戰力,而長安兩翼的三萬護軍營在沒有收到皇室調令前是不能趕來長安,也就是說只要昨夜至今沒有訊息傳出,兩營是不會趕來。
等到他們自己察覺長安異動,少說也得兩日時間,也就是說長寧有兩日時間解決長安城中的叛亂,撥亂反正。
對於現在的情況來說,攻陷內宮只需頃刻,她還要如此戒嚴,是要防備城中的人嗎?
方謙下意識想到了當初送長寧去和親時見過的宋宜晟。
雖然當時宋宜晟自稱忘憂,但他認定那是宋宜晟,不會有差。
所以長寧是在防備宋宜晟?
方謙並不想胡亂猜測是,索性直接問向長寧。
長寧挑眉:“我倒是忘了,你還不知道墨子行會的事,讓秦無疆告訴你吧。”
她還忙著和慕清彥商議如何救人的事。
鄭貴妃這個主意可謂歹毒至極。
想救人就要有絕好的輕功,長寧的柳家翻雲卷可以不被人察覺地翻入後宮,而慕清彥當然也不在話下,但如此一來她們只能同時保住兩人,另一個只怕就要犧牲掉。
而在所有人看來,秦妃是皇家的媳婦,五皇子更是皇室血脈,當然是要送銀喬的命。
可就長寧這邊,銀喬卻是最不能捨棄的人,由此便和秦太后發生一定分歧。
而秦家包括秦太傅在內所有人,長寧都沒有放回府邸,尤其是秦昭寧,而且直到現在,長寧都沒有任由他們一家獨處,一直都是由方謙或是李破虜親自作陪。
結果李破虜帶隊去搜查三皇子府邸,想把井裡那具屍體撈出來,而方謙這邊由拉著秦無疆問詢墨子行會的事,就給了秦昭寧和秦太傅獨處的時間。
秦昭寧深知機會難得,立刻低聲將自己所有計劃告知老太傅。
太傅渾濁的眼珠上下抖動,終於長嘆一聲。
“此言當真?”
“千真萬確,祖父知道孫女心中多恨,若非為了活著,為了保住秦家,孫女豈會忍辱偷生。”秦昭寧聲淚俱下。
但老太傅和秦公允都知道,秦昭寧還有一句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