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陛下殺了鎮守邊關的柳氏一族。\r
那就只能怪慕清彥了。\r
破壞和親,斬殺突厥右賢王。\r
因為慕清彥的決定,讓整個突厥大亂,那若和安德卓相殘,右賢王部落的人失去首領又無人控制,當然是第一時間糾集南下,犯楚復仇。\r
只是整個大楚都覺得他們會去遼東殺慕清彥的老巢,卻沒想到,他們竟然殺到西北,殺到慶安。\r
慕清彥不知是何人在背後攛掇,但這一招無疑是給了他沉重的一擊。\r
因為此番若是遼東蒙難,只會引起百姓們對慕清彥的同情,使得大楚上下同仇敵愾,但現在受難的是西北,所有人都會覺得是受了慕清彥的牽連。\r
他本就年輕,縱然打過幾場漂亮的勝仗,但威望仍不敵李老將軍,現在鷹眼關上下又對他恨之入骨。\r
豈會聽他指揮。\r
這就是一條連環毒計。\r
慕清彥猜測,此計不是出自那若手筆,就是突厥那位很有名的國師。\r
“來者何人!”\r
鷹眼關旗下守將嚮慕清彥胯下駿馬射了一箭,箭矢沒入馬蹄前三寸的地面,極盡囂張。\r
他們派人來請,豈會不知來者是誰,這分明是在羞辱慕清彥。\r
“慕清彥。”他自報家門,不卑不亢。\r
“呵,等著吧。”守城將領當然是故意的,藉口去稟報,給慕清彥吃了一個閉門羹。\r
慕清彥知道鷹眼關上下有火,他心中又何嘗不火。\r
慶安百姓的鮮血染紅了整個城池。\r
他和長寧初遇的官奴司一片廢墟,被大火燒得乾淨,就連那第一次面對面的木匠鋪門前都倒著三具屍體。\r
木匠一家三口都死在門前,死在鐵蹄之下。\r
他心裡豈能好過。\r
那把火燒遍了他周身上下,可他依舊選擇隱忍。\r
忍著鷹眼關一眾的怒火。\r
日暮西斜。\r
鷹眼關的大門遲遲沒有開啟。\r
他們不肯原諒。\r
不想讓慕清彥進去,不想接受慕清彥的領導。\r
夜幕降臨,鷹眼關上下點燃火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