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一早,群臣上書,稱大公主為國犧牲實乃大功一件,願意為殿下的長樂宮出錢出力。
皇帝欣然應允,也想給長寧一個驚喜。
當夜,長安街頭卻留言遍地。
“突厥人要打來了!”
“陛下要籌措軍餉,徭役賦稅全都要加重!”
“還有宮裡為長寧公主修建的長樂宮,也要徵一批壯丁匠人,這哪兒還有活路,趕快逃吧!”
一時間謠言四起,民怨沸騰。
皇帝一睜眼就聽到御使們紅著眼訴說長安情況,臉都綠了。
“是誰如此大膽,造謠生事!”
群臣不敢言語,但他們當中也有人認為這些謠言並非空穴來風。
“陛下,臣請徹查!”徐節站出來請命。
皇帝微微滿意,再掃過,此前同長寧打過交道的幾位大人面面相覷也站了出來。
“百姓不識真相,還請陛下下聖諭安撫民心。”秦太傅站出來,老成持重的言論顯得十分中肯可行。
“太傅所言有禮,著禮部立刻擬旨昭告天下,此番乃是突厥人先毀約,非我大楚之因。”
皇榜迅速貼滿大街小巷。
“這不還是沒談成,要打仗嗎?”有人在蠱惑民心。
勢頭越發控制不住,甚至有官員也曾動搖,認為這件事乃是大公主同慕清彥的私情惹怒那若,才有此樁。
“遼東告急,遼東郡王擅離職守已經是滔天大過,懇請陛下立即處置,並送公主往突厥和親以息民怨。”
“混賬!”皇帝氣的又咳出血。
“朕好不容易才把長寧接回來,你們竟然還想著送她離開!”
皇帝一片苦心無處訴,只令人將這些糊塗蛋叉出去,杖打二十大板!
他可以打一個兩個,甚至十個百個大臣,卻不能打天下的悠悠眾口。
皇帝頭疼得厲害。
另一邊,長寧的和親隊伍已經接近長安,只是周遭經過的大小縣城中百姓態度卻是奇差,與之前和親那是天差地別,甚至有人暗中丟過小石子想驚掉她的馬。
方謙和慕清彥轉瞬即動,一人止住兩匹,最終安然無恙。
長寧從晃盪的車架裡穩住,掀開車簾。
丟石子的人早就跑沒影了,方謙依舊怒火沖天:“行刺公主,罪該萬死!”
唯有慕清彥憂心忡忡地轉頭看了長寧一眼。
他們都是聰明人,顯然覺察到了百姓對他們的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