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學正?”成大人作為主審對此一知半解。
倒是康子明聽過有些印象。
刑部負責全國訴訟,當時那宣平郡的案子鬧得不小,他還特意看了一眼。
易學正因為善於模仿筆跡,還懂得刻印之法,受一富戶所託,替人家偽造了一疊房契地契,狠狠訛了一筆。
後來這案子被當事人發現,連名告到長安來,富人受刑不住,最先招出易學正。
那易學正也是個奸滑之人,透過模仿筆跡和印鑑,竟然偽造了一個文書身份,逃之夭夭。
但他為人奢靡,受不了逃難的苦,到底被官府抓住,押入大牢管了七年之久。
三年前出獄後便不知所蹤,似乎是被什麼富貴人家養了起來,留作大用。
唯有鄭安侯知道,這易學正生活奢靡享樂,離不了酒肉女人,但獄中七年倒是給他板了過來,出獄就找了個小城市開了家小印章作坊過著不出彩的日子。
但兩年前,他從銀喬口中得知了大公主的事,就覺得這個人遲早有用,特意派人招攬。
易學正起初不願。
但鄭安侯是什麼人,酒肉銀錢美女往那小屋裡一送,沒過兩日,易學正便從他的狗窩裡心甘情願地出來,搬到他購置的大宅裡秘密享樂。
直到一年前,他定下所有計劃,在那個冬日裡做好了局,誣陷工部的莫侍郎貪汙一批軍械,大局開始。
宋宜晟藉助他柳家孫女婿的身份出入庫房,將易學正帶去,偷偷觀察兵器庫負責記錄的賬房筆跡,和印章的偽造。
而後的事便十分順利。
拿著易學正偽造的賬簿作為證據,宋宜晟密告鄭安侯,說柳家謀反。
鄭安侯當即將事情稟明皇帝。
皇帝震怒,下旨查抄上將軍柳氏一族。
若在庫中搜出不在賬上的兵器,立刻處死所有涉案者,頭顱送往長安。
慘案就此發生。
但現在宋宜晟的口中卻成了方謙勾結易學正偽造賬簿,再透過盲盜掉包刑部的賬冊,“偽造”成半年前證據是假,而將真賬簿的關鍵一頁撕下來毀掉,換上寫清柳家兵器庫中多餘出那批兵器來源的一頁。
進而上演攔御駕,告御狀,求三司會審為柳家伸冤的戲碼。
都是捏造的事實。
宋宜晟這套路玩得深,不到最後一刻,還真難看出來。
大堂上明白此事的方謙和秦無疆頓時臉黑了半截。
原本這就是各說各的理,誰也沒有證據的事,甚至於長寧還是佔據上風的,但因為那塊血跡和卷宗裡的那一行小字,頓時給了宋宜晟翻身的機會。
宋宜晟還得意洋洋地丟出了易學正這枚餌。
不用想都知道,易學正這條線一定也是被鄭安侯安排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