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進了大殿。
顯然,透過段嬤嬤的話裡話外,她意識到了秦太后的意思。
秦昭寧,是秦太后屬意的外孫媳婦。
“母后的眼光果然很好,這鐲子用金絲鑲過,越發好看。”長公主只誇鐲子不提人,暫不表態。
並非她不喜歡秦昭寧,相反,她和太后一樣,對秦昭寧很滿意.
但她始終認為曹彧既然有尚主的命,又何必委曲求全,退而求其次?
秦家再風光,能有鄭家的未來麼。
長公主心中搖頭。
不是她小覷秦家,而是秦妃和五皇子一直都是存在感極低。
五皇子年方十六,書讀的是好卻沒什麼讓皇帝矚目的特長,人也一貫的中規中矩,更沒有在朝任過一官半職,全無歷練經驗。
便是滿朝文武,也沒有幾人想到過五皇子。
秦家一貫以“不爭”治家。
當初的秦太后也是因為不爭二字得先皇青眼,在當初那爾虞我詐的險惡鬥爭中,笑到最後。
秦家如此治家,在英明睿智的先皇眼中當然是好的。
但當今皇帝卻不似先皇那樣慧眼識人。
他偏寵偏聽,連肱骨之臣柳老將軍都被鄭安侯陷害至死,若冤案屬實,宋鄭二人縱然要遺臭萬年,但皇帝也難逃昏聵之名。
這些東西,很多人不是不明白,而是必須要裝傻。
比如長公主。
她身為皇妹,所得恩寵皆來自皇帝,這一代還有下一代的皇帝。
“你若喜歡,母后那兒還有一隻,你拿去帶。”秦太后笑說,一邊摸著秦昭寧的手。
令她滿意的是,秦昭寧不疾不徐,並沒有表露出失望的模樣。
果然是秦家的好孩子,比樂陽穩重得多。
長公主噙笑,與秦昭寧聊得更加熱絡。
“太后娘娘,陛下設了晚宴,邀您和殿下同去。”段嬤嬤提醒。
這是宮裡的規矩。
祭天之後,皇帝會在承德殿設宴款待眾卿,而後宮這邊,則由鄭貴妃主持,設定家宴。
長公主當然在列。
“正好,昭寧,你也隨哀家過去,見見你的表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