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氣氛一瞬間凝滯。
秦太傅手持玉笏,站在佇列最首處,巋然不動。
但朝中文武像老太傅這樣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人可不多。
朝堂響起嗡嗡的議論,他們都沒想到,禮部侍郎會突然提出這樣的建議,就連秦公允都是蹙眉看了鄭安侯一眼。
鄭安侯同老太傅一樣站得筆挺,但唇邊那抹笑意卻是遮不住。
立太子。
如此國之根本大計,於升朝日提出並無什麼不妥。
最重要的是,皇帝共有九子,大皇子、四皇子和八皇子都早夭,二皇子又是宮女所出不得上心,論長幼出身,都以鄭貴妃所出三皇子為最。
況且鄭貴妃還是皇七子的生母,七子年方六歲卻天賦異稟,過目成頌,極得上心,這也是鄭貴妃榮寵不衰的保障。
如今提起立太子,當屬三皇子呼聲最高。
禮部侍郎洋洋灑灑說了一通,朝堂一派寂靜,群臣都望向朝堂龍座上的那抹明黃。
皇帝頭上寶珠簾微微抖動,發出悅耳的碰撞聲。
“太傅,”皇帝點名,秦太傅跨出一步。
“陛下春秋鼎盛,太子之事暫緩無妨,不過禮部侍郎所言亦有道理,太子乃國之根本,及早冊立有助安撫天下民心。”秦太傅拱手道。
玉笏遮住他面上表情,但群臣心中都撇撇嘴,薑還是老的辣。
既讓陛下龍心大悅,又進退得宜,標準的萬金油回答。
鄭安侯心中鄙夷一句老狐狸,皇帝便叫到他:“鄭愛卿。”
“陛下,”鄭安侯持笏出列,聲音渾厚有力:“臣以為,太傅所言有理。”
“陛下春秋正盛,最小的九皇子才剛滿三歲,日後還要再添龍嗣,此時論及太子之位所屬,為時尚早。”鄭安侯恭恭敬敬道。
皇帝聞之,哈哈大笑。
群臣跟著笑起來。
但人人都明白,鄭安侯這隻狐狸可不輸秦太傅。
皇帝已經五十多歲,九皇子卻剛滿三歲,若是等他長大再著手立太子,豈不是笑話。
但鄭安侯這個醒提的,卻偏偏讓皇帝開懷大笑,半點兒也不生氣。
龍顏大悅之後,皇帝卻也明白這個道理。
他沉聲:“朕有九子,卻無一是嫡出,純懿走得早,沒能給朕留下嫡子。”
朝臣肅穆,紛紛低頭不語。
陛下日常追思孝純懿皇后,但因為出了柳家的案子,如今已經無人敢和。
“陛下,”鄭安侯率先開口,眾臣隨喝:“節哀。”
皇帝嘆了口氣,按了按眼眶,疲倦地揮了揮手。
禮部侍郎看了看鄭安侯眼色,沒有再請,退回朝臣之列。
“起駕!”大總管一搖拂塵,就此罷朝。
皇帝坐上龍輦離開,群臣恭送,又議論紛紛。
“這中元節祭祀的事還沒奏上,這可怎麼辦吶。”禮部尚書攤手,又有不少大臣附和,他們也都有事要稟。
此時,自然看向老太傅。
秦太傅站出來:“先呈摺子吧。”
“是,”群臣應道,轉身告退。
出了朝堂,秦公允上前呼道:“周老大人!”
只見那位周老大人耳背,狀若未聞,卻健步如飛地走開,秦公允又回頭:“劉大人。”
“秦大人恕罪,下官要趕著回去寫摺子,這稅事拖不得。”劉大人一臉歉意,不斷點頭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