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啦,先生?”
杜先生說道:“在流浪途中,我以算卦、代筆為生,有一次,有兩三個書生到我這裡算卦,跟我聊起了越國大商人鬱離要在雙林鎮賣糧的事,話裡話外,都想領著受苦的流民過來搶糧,以解救蒼生。”
“你被他們說動了?”
“也不是說動,我說,你們去時,也算我一個。”
“結果,等到雙林鎮時,這些人不見了,就剩下你。”
杜先生點點頭,“我也不知道,這些流民是怎麼被他們帶過來的,他們居然只認我,說我是經世大儒,一定能讓他們有糧吃。”
“盅惑人心。”
杜先生繼續說道:“到太平寨生活安定後,我把這件事前前後後琢磨了幾遍,才發現自己被人利用了。”
“你覺得是什麼人利用你?”林怡然問道。
杜先生搖頭,“我看不出。”
“哦!”
杜先生再說嘆道:“不說了,我算是看明白了,我這輩子就只能做個啟蒙先生了,順便幫你代代賬。”
“這樣也很好呀。”林怡然笑道,“我一年發你二百兩銀子。”
“這……太多了吧!”杜先生驚訝的叫道。
林怡然笑道:“不多,讓你給女兒攢嫁妝,給兒子娶媳婦用。”
“小然哪……”杜先生動情的用袖子抹了抹眼,“沒有你,我還真不知道以後咋過。”
林怡然笑道,“先生呀,你低估自己了,這一路流浪下來,你不也養活女兒、兒子了嗎?”
“說得也是喲!”杜先想想回道。
“當然羅!”
“哈哈……”杜先生高興的大笑。
第二天一早,果然,林、蘇兩家人還沒有醒,寨子裡的人都已經到擠滿了林、蘇兩家門口,在門口擁堵成一團。
範先生從人群中擠進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擁戴,大家紛紛問道:“杜先生,知道我能發多少銀子嗎?”
“叫什麼名字,賣了多斤1糧?”
中年人回道:“俺叫來順,賣了八百多斤。”
杜先生順口反問:“這麼多?”
來順回道:“先生,我分到了六畝地,總共收了二千三百多斤糧,賣這些還行!”
戰亂年頭,按道理不應當賣糧才是,可是來順覺得跟著林怡然靠譜,賣了糧,還會再長出來。林怡然要是知道他這麼想,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生氣。
杜先生回道:“哦,二十文一斤,八百斤,十六兩銀子。”
邊上聽到的人馬上感慨的問道:“二十文一斤哪?”
“嗯,林姑娘說的。”杜先生回道。
戴小六說道:“我聽人說,鎮上只有十五、六文一斤,林姑娘就是能耐。”戴小六經常出山去鎮上辦事,知道外面的行情。
王天明跟著說道:“是啊,跟著林姑娘就是好,有糧有銀子。”
有個中年人說道:“要是有房子就更好了!”他是後來合併到太平寨的山匪,沒有好的山洞了,沒辦法,找了個洞湊和著住著,見有銀子,想建房子。
耿木生問道:“山洞不是很好嗎?”
“好是好,總覺得不夠亮堂。”
戴小六想想說道:“我也這麼覺得,有了銀子,我想找個地建個房子去。”
“聽你這麼一說,我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