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然暗驚,連二王爺都來了,怪不得衙門周圍的衙役多起來,難道真要打起來,那自己要不要離開應城?她有些忐忑不安的回家了。在衚衕口遇到了夜市的張婆子,她打招呼問道,“婆婆,你這是去哪?”
張婆子回道:“我兒子讓人寫信回來說棉襖壞了,讓我再寄一件給他。”
林怡然‘啊’了一聲,“軍隊裡不發過冬衣服嗎?”
“發!”
林怡然不解的問道:“那你幹嘛還要寄過去?”問完後,她覺得自己問得太傻,兒子在外,作為母親,給兒子捎件衣服不是人之常情嘛。
可是,張婆子卻回道:“軍隊裡發的可比我買的貴。”
發個衣服還要什麼銀子,她剛想這樣說,突然想起古代徵兵制度,馬上閉嘴了,笑笑,“也是,也是……那你忙吧,我回去了!”
張婆子點點頭,轉身出了衚衕。
林怡然頓了一下,撓撓頭繼續朝前走,那現在是什麼年代,南北朝、五代十國?可自己也沒聽過什麼後梁、後唐呀,難道歷史在這裡拐了一個彎,哎呀,不管了,按現在的徵兵情形看,絕對不是什麼募兵制,那麼宋朝絕對沒出現過。
林怡然為何會這麼想呢?這跟古代的徵兵制度有關。
徵兵制,在每個時代都不一樣,我們先來說奴隸制時代,這個時代,徵兵有點像現代義務兵,不過,他徵的物件是貴族,只有貴族才有資格當兵,他們有條件自備戰衣或是武器、馬匹,奴隸沒有資格當兵,當然更不會像貴族一樣自備衣服和武器,所以這個時代,軍人是一定地位和一種身份的相徵。
到了春秋戰國,戰爭頻繁,情形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一方面,貴族子弟不願再去打仗受苦、甚至送命,二是,大規模戰爭,僅憑一些貴族子弟,已經不可能了,所以這個時期,一般平民或某些奴隸也開始有義務徵兵,這些被徵的人不僅沒有工資拿,還得自備衣服、甚至簡單的武器。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吳起的‘魏武卒’,是募兵而來,發工資,還配備精良的武器,但這是個例,不是這個時代的普遍現象,有一個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故事中,孟姜女身背寒衣,萬裡送衣,其實就是典型的徵兵制,軍隊中什麼都不提拱,需要戌卒自備。
而南北朝時的西魏時代,出現了一種新的徵兵制——府兵制,它跟徵兵制有不同之處,它特點是兵農合一,平時是耕種土地的農民,不忙時訓練,戰時從軍打仗,不過衣服、武器和馬匹一樣要自備,一直到唐中後期出現募兵制才廢除。
那什麼叫募兵制呢?說白了,就像招工,你願意來當兵就當,不願意不強迫,要是你來當了,就發工資,不需要打完仗後還回家種田,成為職業軍人。
說起募兵制的發起人,就是上面提到過的軍事家吳起,他的‘魏武卒’首開先河,讓軍人成為了一種職業,唐中期以後一直到封建王朝結束,差不多都是募兵制。
林怡然沒有想到現在的徵兵制可能是府兵制,暗暗搖了搖頭,打仗還要家人自備寒衣,怪不得焦大叔會有一支弓,原來是為徵兵準備的。
馬禿三見林怡然一直到家都沉默不語,忍不住問道,“林小哥,你準備去哪裡?”
“啊……”林怡然從沉思中驚醒過來。
“你準備去哪裡避難?”
林怡然哈了口氣,口中的熱氣出來後瞬間變成了霧氣,說道,“這麼冷的天,逃到外面,日子可不好過,我再等等看,你家逃不逃?”
“不逃,要死也死在家裡。”馬禿三搖頭,在家裡都活不周全,還逃亡,怎麼可能。
林怡然嘆了口氣,沒再說什麼。
蘇小蘭見林怡然到家裡,連忙揭灶盛飯。四個人圍著一張小桌子,一人吃了一碗大白菜麵疙瘩湯,一碗下肚,瞬間有了暖氣。
蘇大易說道,“下午,我去外面砍柴禾。”
林怡然沒反對,點點頭,“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