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康十六年的新年,趙桓拿出了皇家的一大筆錢,幹什麼?
撒紅包!
並且朝廷也發出了命令,各地的官府要準備一部分預算,在正月的第一天,發紅包!
如今的大宋朝有沒有錢?
非常有錢!
靖康十五年中原打仗,但年底的稅收收了多少?
八億貫!
僅僅東南的兩浙、福建、廣東就貢獻了三億貫。
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像現在這樣,把南洋徹底打通,從南洋一路向西,大宋的商船、戰艦整整齊齊航行在海上。
青黴素的問世,讓航海、行軍都死亡率都大大降低了。
大宋的商船在注輦港口停駐,繼續一路向西,抵達阿拉伯海域,進入北非,沿著紅海,在埃及等岸。
發生在靖康十五年的另一件事是大理國的歸附。
大宋花了七年的時間,將通往雲南大理的道路網徹底打通。
打通大理的交通,朝廷總共花費了10億貫,相當於3000億元。
開山、修路,建碼頭。
為此做了多大的犧牲?
據後來政事堂統計,埋骨在西南的人有三萬之多,工部死了三個郎中處長),五個主事科長),全部是在工地上遇難的。
為此,無數家庭失去支柱,無數孩子沒了父親。
為此,朝廷花了鉅額的撫卹金。
後來有人詬病靖康新政西南拓荒,指責虞允文當政,鐵路、公路、水路都死了太多人,是政事堂不作為。
還有人感慨:華夏自古多艱,那些死在西南的工人,和戰死保家衛國戰死沙場的人一樣,應該被我們永遠記住。
而有人則嘲諷靖康新政,大宋盛世,是在皚皚白骨上堆積起來的,這樣的盛世,沾滿了鮮血。
因此,後來有不少對聖武皇帝的諸多政策質疑,指責過於粗暴,過於跋扈,造成了許多人的死亡。
青山之間,埋了太多冤魂。
但這一年大理的歸附,無論出於什麼心態,都讓朝堂上的相公們看到了新政帶來的改變。
靖康十六年正月,廟堂之上又有新聲:稅制的革新。
靖康新政已經推進了十五年。
前十年初步完成了糧食全國化,大宋的耕地從5億畝,開拓到現在的10億,增加了足足一倍。
主要的交州和遼東的收復,讓大宋多了兩個糧倉。
年產量是總額達到了5億石,即600億斤糧食。
人口從靖康元年的一億,增加到現在的2億。
糧食充足迎來的人口增加,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靖康十五年,全國主幹道路基本完成,東京連線四都的主幹道已經全部竣工。
從廣州到東京城的商賈,以前可能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如果天氣不好,可能要兩個月時間。
但現在只需要十天就能抵達東京城,而且運輸的貨物是以前的十倍不止。
經濟了快速發展,版圖的空前擴大,再沿用以前中央朝廷管控全國的財稅制度顯然已經不合理了。
喜歡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請大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