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勝騎著馬飛奔,每到一個哨點,都盡力說服一個哨點的都頭。
便在此時,契丹軍兵分幾路,全力向宋軍發動了孤注一擲的進攻。
所謂的兵分幾路,其實是障眼法。
蕭朵魯不一共一萬人,他將進攻分成了三路。
其中兩路都各自只有一千人,真正的主軍有八千。
這樣做的原因就是為了讓宋軍無法估清他到底有多少人馬。
午夜時分,遼軍行動了。
最開始黑壓壓的一片在蒼茫大地上勻速移動。
直到衝過宋軍的哨點。
第一波殺戮開始了。
分散的宋軍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戰鬥力,凡是被遼軍衝擊到的宋軍哨點,幾乎是被淹沒。
成百上千的宋軍士兵被遼軍的刀砍成碎片。
被突襲的宋軍拼盡一切從屍體堆裡逃出來,開始將敵軍突襲的訊息往回送。
蕭朵魯不的這一套戰術非常有效,人少的兩路各自突然衝擊進入宋軍崗哨線的時候,宋軍以為是敵軍主力全部來了。
於是送回去的訊息,就是遼軍來了三路大軍。
至於具體人數,根本無法預估。
有人說是五萬,還有說是八萬,更有甚者直接說是二十萬。
一時間,宋軍被突然起來的局面衝亂了陣腳。
崔晉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連忙讓人將這個訊息送回給牛皋。
他自己慌忙開始組織軍隊。
在他的中心哨點,是安排了兩千騎兵的。
但這茫茫黑夜,他要組織這兩千騎兵去攔截契丹,猶如大海撈針。
而蕭朵魯不的八千騎兵,此時正風馳電掣般向牛皋的主力軍逼近,幾乎與探子的速度相差不多。
這中間就出現了資訊差。
牛皋早接到了敵軍的動向,但卻不知敵軍來的如此迅猛。
而且當第二波軍情送回來的時候,已經完全亂了。
牛皋根本無法掌握到敵軍的動向,只好下令全軍嚴陣以待。
然後,宋軍正在結陣的時候,契丹大軍已經在探子的後腳衝上來了。
宋軍幾乎聽到前方大地在震動,在顫抖。
許多士兵連忙加速集結,但一支三萬的大軍,如何能這麼快整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