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全國各個路,最高掌管是軍隊統帥。
軍人的執行力肯定是最高的。
例如興辦紡織廠、水泥廠,開採礦石,軍工廠等等,都是由官府成立相關部門,採用軍事化管理。
耶律大石很清晰記得趙桓書中一句話:集中力量辦大事。
當然,他更喜歡另一句話:當速度足夠快,石頭可以在水上飄起來。
這些話聽起來彷彿很普通,但裡面卻蘊含著精煉的哲理。
從去年開始,遼國幾乎所有的生產需求,都被官府規劃。
大部分開始服務軍隊,一部分為了民間需求。
也許是受到趙桓影響,與正統歷史上不同,耶律大石在遼國開始鼓吹軍隊至上,征服至上的理念。
同時成立了專門的情報部門和細作部門。
那盧婉清便是細作司的人。
耶律大石的細作在大宋、塞流柱和天竺滲透。
在大宋主要以挑撥內亂為主,在塞流柱和天竺,主要以刺探情報為主。
這樣的改革政策,比當年的完顏宗磐再金國玩的那一套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政策,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耶律大石也不愧是強權人物,在他的主導下,才短短一年多,新生的遼國就煥然一新。
彷彿一個巨人在西域遼闊的大地上屹立而起。
他的威勢讓西邊強大的塞流柱徹夜難眠,令河中地區的諸多勢力都寢食難安。
維持了幾百年的平衡被打破。
於是,一場戰爭爆發了。
前方的軍情十分緊急。
呼羅珊、西吉斯坦、伽色尼、馬贊德蘭、古爾等國的國王們帶兵加入了塞爾柱帝國的聯軍,聯軍軍隊近10萬人。
逼近東喀刺汗國國境線。
這十萬大軍是河中地區各方勢力的聯軍,足以說明新生的遼國多麼讓那些人感到恐懼。
這是一場當地霸主與新遷移過來的強者的對決。
“陛下,敵軍已經越過西喀刺汗國,渡過阿姆河,推進到我國境內。”
耶律大石放下手中的《經濟論》,隨手取過自己的甲冑:“對方有多少人?”
“回稟陛下,十萬!”
“我方有多少人?”
“我方一萬人。”
耶律大石披上戰甲,淡淡道:“走,幹他們!”
“陛下,我們可以增兵,我契丹男兒尚有三萬勇士,已有各部族首領皆願意參戰,誓與那些蠻族血戰到底!”遼國一直以中華正朔自居)
“不必,國內的發展更需要他們!”耶律大石帶著親衛軍大步走出去,他懷中揣著一本趙桓的《富國論》,一路上跟蕭翰亦刺說道,“一萬人足矣,朕就用這一萬兒郎,教教那些蠻夷如何做人!”
當夜,耶律大石便帶著一千鐵騎向西線趕去。
西線的統領是耶律大石麾下大將額兒布思。
這人是一個打仗的天才。
一夜的趕路,第二天耶律大石抵達了距離卡特萬東邊的百里。
額爾布思向耶律大石行禮:“陛下,一萬兒郎正等著您的到來,為了偉大的契丹族,我們誓死血戰!”
喜歡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請大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