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唐恪早些提出開礦收歸朝廷管制,朝堂上必然有人出來反對。
開礦下方到民間商社,最大的受益者是幽州的韓家。
幾乎燕雲與河東的鐵礦、煤礦,一大半都在韓家手中。
朝廷每年向韓家購買的鐵礦和煤礦,不計其數。
韓禮先賺得盆滿缽滿。
有錢的韓禮先,在東京的官場人脈自然不必說。
但自從被趙昚擺了一道,出了勾結上京韓家一事後,幽州韓家就從香餑餑變成了燙手山芋,誰都不敢再亂碰了。
所以,唐恪提出這一點,幾乎沒有大臣站出來反對。
若是有人反對,很有可能被人抓住口實,說是與幽州韓家有密切關聯。
收回來就收回來吧,只不過地方上某些官員的回扣少了許多而已。
犯不著為此去頂撞威信滿朝的唐恪,也犯不著去和幽州韓家惹上關係。
趙桓問道:“大相公意下如何?”
虞允文道:“臣以為唐相公所言極是,朝廷正在大興鐵路,未來對鐵礦需要會越來越大。”
“好,此事由政事堂簽發。”
“是!”
“那開放民間私立學校呢?”
趙桓的目光移到了石洵身上,後者出列道:“陛下,臣以為可行。”
石洵繼續道:“不僅如此,臣以為,各個州府,都要有自己的邸報,僅僅是大宋邸報,無法滿足百姓們對官府新政策瞭解的需求。”
趙桓點頭道:“有道理,此事你來去統籌,給各地州府官員任務便是。”
“是!”
趙桓繼續道:“丁秋!”
“臣在!”
“恩蔭制已經徹底廢除,誰還想著依靠父輩來朝廷做官,朕就要了他的腦袋,卿可記住了。”
丁秋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臣銘記於心,且嚴查不待!”
“劉彥宗!”
“臣在。”
“你協助丁戶部,朕要在明年,徹查恩蔭餘毒!”
劉彥宗大聲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將所有漏網之魚全部抓起來。”
有的官員心中已經開始發毛,想著下去一定要送幾箱錢到劉彥宗的府上。
接下來,各地的州府官員也都陸續提出了一些問題。
趙桓不再出聲,而是由虞允文主持,當需要皇帝說話的時候,趙桓只是點了點頭。
這議政會到了中午,便有豐富的美食乘上來。
下午又議政了半天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