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趙桓還在上面加了一條:旅遊業。
南洋和塞北的風景,各有千秋,吸引人過去旅遊,也一定是好生意。
只不過因為宣傳不到位,大宋的百姓認為南洋是不毛之地。
沒有發展起來的根本原因還是在執行上面出了問題。
南洋太遠,朝廷要有效管控那裡顯然不太現實。
諸王們在東京城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過去後肯定想辦法維持以往。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只能選派總督大臣前往南洋進行強制干涉了。
不然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南洋,就這樣荒廢的確是一種浪費。
思前想後,趙桓決定派秦檜去南洋做這個總督大臣。
畢竟南洋的地位非常重要,未來打通了東西方海上通道後,南洋是海上通道的必經之路。
並且也是連線澳洲的中轉站。
秦檜領命後,稍作了準備便連夜啟程。
他的任務就是去南洋搞經濟發展。
秦檜的任職,明顯是在從康王手中剝離權力。
為了平衡交子,除了大力發展南洋經濟,朝廷也開始全力向西南滲透。
儘量將攤子鋪平,是目前主要的策略。
除了西南,最重要的還是東北。
東北目前的情形就是,大地主和官僚掌握著核心資源,社會成本過高,經濟幾乎一潭死水。
這些人除了消費奢侈品,對其他的基本沒有需求。
而唐恪在東北的溫和治理,並沒能撼動貴族階層的力量。
為此,皇帝已經連夜密函給李崇光。
東北正在醞釀一場殘酷的變局,在這場變局中,流血是必然的。
除了對這些不爭氣的地方開刀子,對貸款的條件也做了重新調整。
這段時間,政事堂和三司使,以及皇家銀行忙得焦頭爛額。
但是趙桓還是不滿意,他覺得現在急需要一場戰爭來解決國內的通貨膨脹。
這是最快最有效的辦法。
正巧畢勒哥在那裡作死。
趙桓給岳飛和吳階分別寫了信。
闡明自己的意志。
西北軍厲兵秣馬,西北邊境的戰爭爆發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可能是因為天氣原因,雙方都不願意在這個時間節點發動戰爭。
但雙方似乎都做好了準備。
就說最近,有不少糧食正在緊急往西北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