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六年前,皇帝就強迫政事堂搞出一條很短的鐵軌,但是那條鐵軌根本無法正常使用。
好事多磨,大宋第一條鐵路足足修了六年。
但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大宋的經濟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主要受到了技術、交通、資訊傳遞、人口教育以及傳統理念這些因素的限制。
技術的提升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能看在眼裡改善的就是交通和資訊傳遞,以及人口教育。
當經濟達到一定規模後,傳統理念自然就變了。
人都是適應時代發展的,不能適應的就會被淘汰,這是不變的真理。
所以,無論什麼時候,交通和資訊傳遞,都是趙桓要不斷加強的。
在春節來臨之際,政事堂提交了未來五年的鐵軌規劃藍圖。
這比公路對大宋的經濟更加有利。
第一條是東京到幽州的京幽線,它貫穿了濮陽、大名府、正定鎮石家莊)、真定府、幽州。
將開封府與河北路、燕雲路串聯了起來。
第二條是從東京到西京長安的,它貫穿了鄭州、洛陽,西進抵達商洛後,直達長安。
第三條則是從東京到東都杭州,它貫穿了應天府、徐州、滁州、金陵,最後抵達杭州。
第四條是從東京城到南都廣州的,它貫穿了許州許昌)、汝陽、信陽、江陵、潭州長沙)、衡州,從衡州進入韶州,抵達廣州。
第五條則是從東京城抵達成都府的,這是一條非常難建成的鐵路。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不是說著好玩的。
但依然規劃進去了。
而第六條,則是從東京城抵達西南戰區,進入廣南西路,延伸到交州。
這是一條比京廣線還要長的鐵路,因為西南多山,所以這條鐵路並不直接走西南。
而是先筆直南下,過江陵府和潭州,再進入廣南西路,經過欽州,進入交州,一直延伸到九龍江平原。
這可以說是靖康十一年來,耗子最為宏大的提案。
政事堂預計修建成這六條鐵路,需要消耗的資金將達3億貫錢。
一貫錢等於465元,如果這樣來換算,需要1395億元。
而這六條鐵路為大宋帶來的經濟效益,則遠遠不止3億貫,它對未來三十年的運輸都起到了質的改變。
趙桓願意撥這筆錢去完成這件事。
只是,督察院怕是有得忙了。
如此龐大的一筆錢要撥發下來,不止有多少人興奮得睡不著覺了。
戰略的規劃做到位後,通常狗屎一樣的執行就能把事情迅速搞砸。
總之,皇帝的刀子已經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