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陳暘微微一驚。
一邊的周朝也略微露出了驚容:“這火車怎麼比我們幾年前見到的要長這麼多?”
韓公廉在前面給趙桓介紹道:“按照陛下的要求,這後面一共有二十節車廂,每一節車廂之間用鐵鉤連起來,火車的車頭在最前面。”
“一節車廂最大的承運量8000斤。”
周朝心陡然一跳,忍不住湊過來,震驚道:“韓相公,你剛才說,一節車廂可以運輸8000斤貨物?”
“是。”
周朝吸了一口涼氣。
一輛馬車可以800斤貨物就不錯了,一節火車的車廂能抵得上10輛馬車!
這裡有20節車廂,意味著可以抵得上200輛馬車!
趙桓道:“韓卿,這一條鐵路,可以跑多少年?”
“回陛下,三十年沒有問題。”
“好,何時開始?”
“等他們將貨物搬運完畢就可以啟程。”
趙桓問道:“這些是華興商社的大米?”
陳暘連忙答道:“不僅僅是華興商社,朱氏商社的大米也在裡面。”
“這些大米運輸到幽州後,賣多少錢一石?”
“這……臣不知。”
虞允文接過話答道:“陛下,這些大米運輸到幽州城後,售賣是一石二貫錢。”
“以前是多少錢?”
“去年我大宋北伐蠻夷,因戰事,所以糧價漲到了一石四貫錢,今年恢復到三貫錢,北方糧食比中原和南方都要貴。”
“我大宋如今有九龍江、交州,又有兩湖,近年來,風調雨順,河北路亦從戰亂中恢復,河北平原也是糧食種植的密集區,東京城的糧價已經降到了一石一貫錢,幽州為何三貫錢?原因為何?”
“燕雲戰區消耗糧食過大,燕雲十六州的糧食來源主要依賴於南方供給,水路漕運能力有限,若是糧價再往下將,商人們不願意幹了。”
“那現在因為何,商人們願意售賣兩貫錢一石了?”
“陛下,便說朱青的朱氏商社,一次性運輸了四萬斤400石)的糧食,若是要將四萬斤糧食運過去,需要五十輛馬車。每一輛馬車運8石糧食,一石糧食售賣3貫錢,收入是24貫錢,五十輛馬車的糧食,收入是1200貫錢,但是從種子、種植到收割在到裝運,成本300貫錢,總運輸費400貫,成本已經到了700貫。朱氏商社和幽州的張記糧行合作,這四萬斤的糧食,張記糧行的進貨價就高達900貫,最後只能賺到300貫,能賺到的錢的確不多。”
“更何況,一次性50輛馬車運輸,幾乎不可能,最多二十五輛,也就是說,張記糧行一次性只能賺到150貫。”
聽下來,這幽州府的糧價再每石3貫錢,的確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