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心中疑惑,不知皇帝說的是什麼。
“人在海上,很容易生病,如何保證遠航的人的生命安全?”
虞允文微微一怔,這個他倒是想過,無非就是隨船帶一些大夫。
“目前大宋的一艘船,形式到注輦,至少要三個月以上,慢則半年。”
“這半年,他們吃什麼?生病的機率是不是大大增加?”
“如果海線能讓我們賺錢,但是因此死亡的人居高不下,賬面的收入是增加了,隱形的風險和成本卻在高漲。”
皇帝一連提出了好幾個犀利的問題,讓虞允文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臣愚昧。”
“大相公不必自責,此事非你我兩人能解決。”
正說著,邵成章跑來道:“官家,石學士求見。”
“讓他進來。”
石子明進來,行大禮:“臣參拜陛下。”
“今日非朝廷議事,卿且不必多禮。”
虞允文對石子明作揖道:“老師。”
“大相公也在此。”
“都來陪朕烤烤紅薯。”
過了一會兒,邵成章又來了。
“官家,韓相公、司馬相公和陳相公都在外面恭候。”
“都叫進來吧。”
來的人正是韓公廉、司馬琦和陳規。
“臣參拜陛下。”
“都坐,今日朕找你們,是朕心中有一些困惑,需要你們幫朕解決。”
邵成章呈遞上來一本《大宋造船志》,趙桓道:“大相公的政見,朕是很認可的,海線一定是一條必須開拓出來的貿易線,若是海外人人都使用交子,趙鼎睡覺都會笑醒。”
“大宋根本不愁沒錢花。”
“只是現在大宋造的船,速度慢,還需要許多人划動。”
一群人圍著火堆,秋風吹過,甚是清涼。
“蒸汽機能夠推動馬車,蒸汽機為何不能推動船?”
皇帝一句話,如同平地一聲雷,讓司馬琦呆立原地。
“鐵軌的火車都已經成功,為何船不行。”
“朕給你們算一筆賬。”
“朕若是一個商人,一個划船的人一個月的工錢是3貫,行駛到注輦,用一百人,來回6個月,總人工薪酬1800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