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往後推移,暫時沒有再出現這類情況。
九月,天慢慢轉涼。
汴河邊上的樹葉開始染上金色。
烤紅薯店和火鍋店的生意明顯好到爆。
柔嘉跟著李寶離開了東京城,她選擇到南海。
趙桓自然是捨不得的,但是柔嘉自己做的決定,他也是支援的。
北邊也傳來了趙諶的奏疏,他已經走馬上任,在顯州知州的位置上。
並且,用了短短一個月,對顯州進行了一次實地考察,提出了一系列建設性方案。
趙桓看到這些方案後,立刻就知道這一定是趙昚出的主意。
例如這其中一條,便是在顯州興建大型的紡織廠。
大宋官方紡織廠規模已經空前宏大,民間更是如雨後春筍,每年都會有各種紡織廠冒出來。
按理說趙諶這紡織廠沒有任何優勢。
但是趙諶這個紡織廠並不生產絲綢。
而是生產貂毛大衣和皮革。
無論是上京的貴族們還是東京城,疑惑幽州、長安等大型城市的有錢人家,在冬天,都對貂皮大衣情有獨鍾。
對於趙桓來說,不管誰出的主意,只要是好的方案,他都支援。
第二天,政事堂就蓋了印章,對顯州撥款五百萬貫。
這些錢都供趙諶發展民生用的。
一個月之後,皇城司的司馬君如傳來一則密報,目前已經有十五位身價超過百萬貫的富豪與趙諶取得了聯絡。
希望能在顯州拿到更多的地皮和更便宜的價格。
這些富豪要在那裡修建紡織廠。
這些富豪中,就有東京城的首富朱青。
還有長安城的新貴薛東來。
幽州府的張遠。
太原城的連成志。
這些在地方上,都是新政下崛起的新貴。
這十年來,他們的財富暴漲。
前端一時間,有人整理了一份大宋富豪財富榜前100名,這幾個人都在榜單上。
而這幾個人現在居然同時都找到了趙諶這個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