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我?皇帝你的良心不會痛的嗎!
你故意放一個李崇光來噁心我,還說支援我!
得了!誰讓我是臣你是君。
趙桓突然道:“朕想將時家和韓家牽至東京城,卿以為如何?”
“回陛下,不可,若是將時家和韓家強遷至東京,遼地之商貿恐怕要處於很長一段時間的停滯狀態。”唐恪耐著子性子跟皇帝解釋著,心中不由得暗暗叫苦。
自己的利益顯然與皇帝的想法是相互衝突的。
若是時家和韓家真的被皇帝強遷至了東京,遼東的整個商貿體系至少瞬間要垮塌一大半。
這對於肩頭擔負重任的唐恪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到時候皇帝必然大發雷霆,他可不會聽你的解釋,保不準一頓罵,罵完後貶官。
這樣唐恪就成了冤大頭了。
唐恪覺得自己這個位置真的是蛋疼。
前幾天剛保了完顏齊,目的是為了對付時家和韓家。
現在轉身就要保住時家和韓家。
總之,夾在中間,稍有不慎,就惹禍端。
唐恪的話自然是有道理的,這裡的商貿過於依賴時家和韓家。
這兩個在完顏宗磐的新政之下成長起來的商貿家族,控制了鐵、煤、絲綢、茶葉、糧食、運輸等各行各業。
這也是趙桓一定要弄死他們的原因。
強大的中央政權下,是不允許地方有私自的另一套體系和勢力的。
趙桓沉思想了想。
實際上這段時間,他都在這個問題上就兩種處理方式有些糾結。
直接把人強行牽至東京城,遼地必亂,又橫生枝節。
不放到眼皮子下面,心裡又不踏實。
最終,趙桓還是覺得采取唐恪的意見。
反正李崇光這種鐵血將領在這裡,就算時家和韓家要搞出什麼么蛾子,用刀剁成渣渣就可以了。
除了給唐恪壓縮時間以外,皇帝基本上同意了唐恪的建議。
例如兩年之間,在上京、瀋州、顯州和豐州等地,各自修建3座小學,各自設立知府轄制,從幽州府招募商社,全面開發關外與關內的商貿往來,並且對前往上京、瀋州、顯州和豐州從商的商人進行政策上的扶持。
為了解決皇帝心中的憂慮,唐恪建議先將這幾個地方的礦產開採收歸朝廷工部,又嚴令禁止民間私自走私鹽鐵,以及嚴查商社資質。
如此一來,各種麻煩自然就找到了時家和韓家頭上。